双拥模范城 军民的福祉 城市的荣誉

01.08.2017  07:35

  ★自2012年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以后,长春立即展开新一轮部署,以助力强军为目标,以服务基层官兵、加强军民共建、深厚鱼水情谊为重点,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核心,健全拥军服务体系、创新拥军载体途径、打造拥军特色亮点,军地共同携手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于2016年7月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军地互融共赢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一二三四”社区拥军模式,即建成一个社区拥军服务平台,突出优抚对象、退役军人两类群体,建立网格管理、资源共享、宣传教育三项机制,开展走进家庭、便民利民、文化生活、政策帮扶等四项服务活动,提高了拥军服务对象的荣誉感、自豪感,这些先进经验还得以在全国专门会议上进行介绍,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几年来,驻长部队持续开展“感恩长春人民、奉献第二故乡”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承担任务、无私为民奉献,为长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驻长部队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参加市容环境整治会战。植树造林过程中,省军区、驻军和武警部队出动3万余人次,种植树木200余万株。抗灾保粮夺丰收战役中,出动现役和民兵预备役官兵3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2012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播发刊载长春双拥工作报道千余篇(次)。通过拥军模范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让全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深受感染,纷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双拥活动中来,全面形成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90周年华诞。

  长春,这座拥军爱民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城市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激情,正飞快地推动着双拥共建的车轮滚滚前行,运送出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向建军90周年献礼。

  作为拥有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崇高荣誉的城市,长春,早已把双拥共建融入血脉,让不朽的军魂在地方现代化建设中熠熠生辉,用城市的深情为人民子弟兵铸就温暖的心灵港湾。

  自2012年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以后,长春立即展开新一轮部署,以助力强军为目标,以服务基层官兵、加强军民共建、深厚鱼水情谊为重点,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核心,健全拥军服务体系、创新拥军载体途径、打造拥军特色亮点,军地共同携手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于2016年7月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军地互融共赢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拥军优抚谱出幸福乐章

  双拥共建根深叶茂,军民团结鱼水情深。长春拥有光荣的双拥传统,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共建,推动军地密切融合, 实现居民共同受益。

  退役军人吕凤楼拥有家传的竹碳核桃制作手艺,退役后想创业,但却苦于没有场地。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得知此事后,免费为他提供了一处200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 “福凤楼”工作室,并帮助他办理营业执照、协调贷款、联系销路、招聘工人等。如今,“福凤楼”核桃竹碳产品已经形成品牌, 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像吕凤楼一样,在社区帮助下实现创业和就业的退伍军人还有很多。自2013年起,我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社区拥军服务工作,并将其作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一大亮点工程来打造。各社区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有利条件,通过定期入户与随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普遍走访,详实掌握了拥军服务对象的个人、家庭、工作、生活等基本情况,并登记在册、分类建档。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社区建立了定期走访和重大节假日慰问制度,经常性地深入退役军人家庭开展“服务进家”活动。各社区还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充分发动和利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及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积极作用,从生活照顾、就业优待、急难救助等多方面为退役军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朝阳区新华社区针对辖区内一名转业干部身患疾病、老伴过世的实际,及时为其提供家政服务;龙泉社区积极协调驻区企业为退役士兵解决就业难题;汽开区民丰社区为患病退役士兵办理低保,并给予一次性困难救助。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一二三四”社区拥军模式,即建成一个社区拥军服务平台,突出优抚对象、退役军人两类群体,建立网格管理、资源共享、宣传教育三项机制,开展走进家庭、便民利民、文化生活、政策帮扶等四项服务活动,提高了拥军服务对象的荣誉感、自豪感,这些先进经验还得以在全国专门会议上进行介绍,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除了社区拥军之外,长春还有很多双拥工作的亮丽名片。

  ——理论拥军。7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委党校共同组织开展的“君子兰讲坛·理论拥军”首场报告会在北方陆军某旅举行。市委党校教授、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副团长王健以《信仰的力量》为题,为2000余名官兵作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报告。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春丰厚的人才资源和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拥军的重大举措,为基层官兵送上了理论大餐和精神食粮。理论拥军,丰富拓展了双拥共建的内涵,打造全市双拥工作新亮点、新品牌,推动双拥共建向纵深发展。

  ——科技拥军。我市充分利用高等院校集中、科研院所众多的资源优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扩充专家队伍等形式,不断推进科技拥军转型创新发展,先后建立创新人才激励培养机制,为驻军优秀科技人才颁发市政府特殊津贴,对部队官兵进行学历升级教育,先后开办28期军官复合型人才培训班,培训各类人才2200余名。

  ——文化拥军。这是长春双拥建设的另一大品牌亮点,“四进四送”活动持续深入,为部队赠送图书百万册、微机4000余台以及价值300余万元的体育器材,支持部队建设健身场所30余处;建立全军首个“军营数字化学习港”,先后在驻长13家师旅级部队普及,13000余名官兵接受了现代手段的教育培训。

  我市不断创新拥军优抚方式方法,围绕官兵高度关注的问题持续加大保障力度,接收安置转业干部1200余名,96%以上安置在党政机关或参公事业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4500余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100%得到安置,有安置卡的5年和8年退役士兵全额安置,在公务员招录时拿出一定比例定向录用大学生退役士兵;为574名军人子女实施中、高考加分,为293名军人子女落实择校政策。

  拥政爱民捧出累累硕果

  参加植树造林、支持企业发展、调整训练空域以最大限度满足民航需求……一直以来,驻长部队、基层官兵和优抚对象把驻地视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积极服务幸福长春建设大局。

  农安县三岗镇养鸡专业户张加全老伴患病去世后,家中欠下不少外债,原有的养鸡场经营无以为继。吉林某预备役炮兵团得知此事后,协调当地企业家李腊波为其提供了启动资金,并承包采购养鸡场出产的鸡蛋,供企业上千名员工食用,解决了张加全的燃眉之急。该预备役炮兵团以帮驻地扶贫为己任,手拿“农安县扶贫攻坚手册”下基层、走村屯,对照县扶贫办提供的扶贫名单挨家挨户查实情、解民心,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做出详实的扶贫方案:针对孤老病弱、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协调企业帮助解决部分生产资料,发动预备役官兵在春播、秋收时节帮助完成农业生产;针对养殖户销路不宽、投资冻结的情况,协调有需求的企业定向采购、优先采购;与贫困户签订定向采购意向书,协调地方政府帮助解决春播所需种子化肥,并帮助有意愿开展农副业生产的家庭解答政策上的疑惑,同时协调当地政府解决老旧房屋改建、贫困孩子免费就学吃住、长期免费医疗救助以及孤寡老人养老问题,并承诺限期内完成。

  几年来,驻长部队持续开展“感恩长春人民、奉献第二故乡”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承担任务、无私为民奉献,为长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驻长部队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参加市容环境整治会战。植树造林过程中,省军区、驻军和武警部队出动3万余人次,种植树木200余万株。抗灾保粮夺丰收战役中,出动现役和民兵预备役官兵3万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空军长春指挥所等驻军部队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活动,累计捐赠款物430余万元,结对帮扶贫困户605户,资助困难学生747名。

  208医院等单位积极开展“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累计义诊群众8000余人,收治弃婴和三无病员400余人。开展了“万名宣传员上街头、万名志愿者献爱心、万名辅导员进校园”活动,为驻地群众举办普法教育和国防教育报告会21场,受众1.3万余人。组织驻地群众参观军史馆,开展“军警营开放日”活动,接待群众9000余人次。空军航空大学组织5届航空开放日,70余万名群众接受了鲜活的国防教育,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关注国防、热爱部队、尊重官兵的热情和动力。

  拥军体系扎下牢固根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一系列建设成果,源于市委市政府做好双拥工作的坚定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进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全民支撑和制度保障,由此更加深入地推进了双拥工作的良性发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拥军体系。

  在争创“八连冠”时,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政治任务来对待,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畴,全面完善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明确了6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22家驻军师(旅)以上部队等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市委、市政府把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主导思想,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若干意见》,先后出台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促进随军家属就业若干意见》等10余项政策;健全完善了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军地合署办公等工作机制,坚持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经常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以及专题会,分析发展形势、部署重点任务、解决突出问题。

  在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市探索形成了随军家属“岗位安置为主、货币补助为辅、积极扶持创业”的多渠道安置模式,每年拿出650万元货币补贴随军未就业家属,确保收入达到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此举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人社部充分肯定,在国家专门会议上介绍经验;探索建立全国首个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发展企业36个,带动军转干部就业400余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军人持证免费乘坐公交、免费参观旅游景点;重点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水平不断提高,补助标准高出国家标准近万元;将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了一至六级优抚对象的住院费用报销和“三属”、在乡复员军人在定点医院住院补助的两个100%目标;建立了重大节日普遍走访慰问制度,各级党委、政府以慰问形式补贴优抚对象1700余万元;提前两年圆满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迁移,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大批拥军模范典型由此涌现出来,国内媒体纷纷关注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长春工业大学30年如一日,坚持科技拥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以内参的方式给予专题报道;绿园区龙泉社区、宽城区拥军大院等先进经验做法,科技拥军模范、吉林大学赵丁选教授的拥军事迹,城开集团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企业拥军典型等,均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白山松水的诉说》等宣传双拥成果的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军民融合式发展助推‘幸福长春’提速》等报道在国家级媒体头条刊发。2012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播发刊载长春双拥工作报道千余篇(次)。通过拥军模范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让全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深受感染,纷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双拥活动中来,全面形成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征途中,长春广大军民充分发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汇聚成磅礴的力量奋勇向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