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医保为参保人释压解忧:向最急需的参保人倾斜
从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着手,向最急需的参保人倾斜……回眸2019年长春医保的新政革新,紧紧围绕四个字——“减负”、“便民”。
前10个月,长春市参保人又多了13.9万人,达到了421.31万人。医保这一民生之基,承载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
前10个月,29.6亿元医保统筹基金,成为了26.5万参保人普通住院治疗的有力支撑;0.82亿元基金让3592人享受了特药政策;1.9亿元基金为9.3万余名门诊慢性病患者解忧;4.2亿元基金保障了6406名门诊特殊疾病患者、1.2万余名门诊大病患者的治疗……医保这一民生之策,担起了更重的责任与任务。
让大病患者能医敢医
在政策上,市医保局以“需”为先,切中要处,让大病患者能医、敢医。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曹女士今年的医疗费用仅花了1500元,比去年整整少了11万余元,她告诉记者,是医保的新政策,让她看病就医变得从容,不再是负担。
今年1月1日起,长春市将慢性丙型肝炎纳入低自付大病补助。这个曾经24周药物治疗就需要近6万元费用的病种,如今参保患者一年只需支付一次起付线,就可以实现24周的慢性丙型肝炎的用药治疗,药物治疗费用降低了97%左右。
与以往不同的是丙肝患者不仅在指定医院的首次丙肝耐药检测及丙肝基因型检测免费,在两家定点药店也可以享受慢性丙型肝炎低自付待遇。参保患者医疗费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以切实解决。
为了让更多参保患者受益,市医保还取消了低自付补助申请需要“长春市户口满三年、参保时间满三年”的限制,即凡符合低自付大病诊断标准的参保人员均可申请低自付大病补助待遇。
至此,长春市已有29种大病病种纳入“低自付”范围。截至10月,全市2138名大病患者产生医疗费用总额0.68亿元,基金支出0.67亿元,个人仅支付0.01亿元。
如何让特药政策更好、更有效的落实?长春市依然切中“减负”二字,提高了特药待遇支付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分别降低至25%、35%,城乡特困人员、孤儿、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参保人员特药待遇分别降低至15%、25%,且特药在门诊支付时不设置起付线。
让医保卡实现便利有序“漫游”
聚焦异地就医难点,全力破题,让医保卡实现便利有序“漫游”是今年市医保局的重要一环。
系列新规就此落地:将异地就医备案范围扩展到所有需要办理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包括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职工、城镇居民、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长期外出务工、“双创”人员等;取消长期异地备案后封锁参保地医保待遇的规定,办理异地就医后,医保卡在居住地和参保地医保待遇均保持有效状态;取消急诊“自就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参保地经办机构备案登记”的规定,参保人在异地发生急诊后,病种符合急诊范围就能享受急诊异地就医待遇。
而转诊转院业务的破题,让7000余名参保人员免去了重复往返跑的麻烦。“我们针对转诊转院业务需要参保人医院和经办机构两头跑的情况,将该业务权限下放到具有转诊资格的医院。
让参保人在医院办理转诊转院后,立即生效,避免重复跑。”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调整后延长了转诊转院治疗时间,转诊转院不在局限于一家医院,而是可以直接备案到统筹区。
日间手术模式高效便民
“早上做手术,晚上就能出院了。不用排队等候,手术效果也很好,效率真是高!”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了乳腺良性肿瘤(单侧单发肿物)治疗的王女士,对如此高效、便捷的医疗赞不绝口。
在被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单侧单发肿物)后,根据其病症和身体状况,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给出了手术的治疗方案,并推荐她进行日间手术。9月27日,经过2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短暂观察确认无任何问题后,患者当日就出院了。
日间手术是长春市创新付费方式改革于今年7月推出的一项有力举措。作为试点医院之一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推行中切实感受到了日间手术的益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无效住院时间,还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等资源利用率。”
日间手术开展3个月来,已成功实现102人次日间手术结算。
此外,为帮助慢性病患者节省体检时间和费用,10月1日起长春市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门诊医疗待遇享受时限管理限制,将原享受门诊医疗待遇时限最长为三年改为长期有效。
来源:长春日报 记者 温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