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5种“南果” 三地开枝散叶
在昌平区特菜基地,种有枇杷、香蕉、番木瓜;大兴区的热带植物园内种着青花梨、释迦果、莲雾、杨桃……这些平素成长在热带、亚热带的南国水果,经过在北京市多年引种、试验、筛选及示范推广,先后在河北、天津开枝散叶。目前,京津冀已成功引种“南果”15种,种植面积稳定在1500余亩。
“要好果儿就得下狠手”
近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南果北种”专家许永新、席桂清等来到唐山市多家“南果”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位于唐山市丰润区的西那母生态园占地千余亩,种有上百种水果,其中引种有两棚火龙果及176株巴西蕉。
“哎呀,来啦大姐!”9月5日上午11时许,席桂清刚一下车,便被跑上前来的园区技术员李慧一把抱住,“虽然咱们随时电话、微信,可我们还是天天想、天天盼!”李慧激动地说着。刚下车的许永新也被吴福江等园区负责人团团围住。
容不得寒暄,一行人坐上电瓶车,经过一片片苹果园、一道道葡萄长廊,进入一间火龙果大棚。棚内,一株株火龙果抱着石柱,呈三棱状的枝条搭在横竿上,枝条顶端或吊着一两朵穗形花苞,或吊着已长成拳头大小的火龙果,生机勃勃。
一进火龙果田畦间,许永新便立即动手疏花疏果,“一个枝条留一个花、留一个果就够,像这两朵花、两个果,一定要剪掉一个。”听到多名技术员说“舍不得摘时”,许永新解释,想要果儿大,下手得狠点儿。否则果子之间会争养料,要么果子个头儿小,要么黄化掉,游客不爱要。他现场示范剪枝,剪掉已采过果儿且刺点少的老枝儿,“坐果时,留的枝条要长些。一棵火龙果保留5条结果枝、两个营养枝,最好。”
今年56岁的吴玉敏是火龙果大棚小组长,她介绍,该棚火龙果已收了3茬850余个,这一茬已经坐果260余个,马上就能采收了。“采摘每个果20元。一个占地7分的棚,刨掉成本能挣两万多元。”
“有技术靠山,就不怕”
在位于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的惠丰生态园,今年39岁的张友爱租了120亩地,建了38个大棚,开办起爱丽媛家庭农场,种有草莓、樱桃、葡萄、桃等水果20余种,一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在38个大棚中,她引种了两棚火龙果、一棚无花果。
2014年初,才承包农场不久的张友爱经当地一名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接受“南果北种”技术培训。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枇杷,“黄澄澄的特别诱人,我忍不住摘了一颗吃,特别香甜,还能止咳润肺。”
这次,张友爱想让许永新当场确定,她的园子所处的土壤、环境、气候是不是适合种枇杷,什么时候种。
“可以种!量小的话,现在就可以种。量大的话,到明年3月底,我把枇杷苗准备好,带着营养杯引进来。”许永新介绍,枇杷在北京已试种成功,它特别娇贵,怕高温,怕水大也怕水小,喜欢土壤疏松。另外,因枇杷品种很多,他会选耐寒性、品质好的品种引种。
张友爱要种枇杷,不少同行担心怕万一不成赔了,“我不担心,咱身边有技术靠山,啥都不用怕。”张友爱说。
“南果北种”越来越火
北京市“南果北种”试验开展至今已18年,引进品种也从最初的番木瓜发展到最近试种成功的台湾青花梨等15个品种,面积从北京市的800余亩扩展至河北500余亩、天津200余亩,“南果北种”越来越火。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考虑能不能将南方水果引种进京?自1999年起,许永新开始试验,用番木瓜种子育苗,并交给通州区城关镇一种植户试种。然而,因摸不准温度高低,2000年冬季,已经挂果的50余株番木瓜全给冻死了,“种植户两万余元投入打了水漂。我当时很沮丧,没想到给别人造成了损失。”
后来,许永新就在小汤山特菜基地改造了两个棚,专门做试验,并逐渐摸索出只要气温别低于8摄氏度,番木瓜就不会被冻死。
2002年,番木瓜在北京市引种成功。2003年,“南果北种”项目开始立项。此后,番石榴、杨桃、番荔枝等“南果”在北方的温室内开花结果。
席桂清曾在怀柔区种植火龙果、番木瓜、百香果等“南果”10年。她将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记录下来,免费发给种植户,并随叫随到,义务传授“南果”种植技术。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来她在京津冀已陆续免费培训“南果北种”技术千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