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学生参与南极科考 科研装备首次被带到南极
城市晚报讯 29日上午,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为即将奔赴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的5名师生举行出征仪式。这5人将于11月7日在上海乘坐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途经澳大利亚和中山站,最终抵达昆仑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科考活动。据了解,此次南极科考队将于2016年3月初再次搭乘雪龙号返回,到达上海的时间大概为2016年4月13日。
此次出征也是吉林大学师生第四次参与南极科考任务,此次出征的5名科考队员中,带队老师是曾参加过中国第28次、第29次南极科考任务的范晓鹏,其余4人分别为参加过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博士生李冰、宫达,以及首次参加南极科考任务的博士生杨林、刘博文。据了解此次出征的5名队员,都是经过了上海极地研究中心的选拔、培训和考核的人选。
据带队老师范晓鹏介绍,此次的科考是在继前几次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三项任务:继续进行昆仑站的深冰芯钻探施工,在前几次已经完成的303米的基础上再钻300至400米,并获取完整的冰芯样品,为地球古气候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证;在昆仑站返回中山站的途中进行100多米的浅冰钻探,以此探究近海地区同位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中山站附近的基地,对吉林大学自主研制的可移动式钻探舱和发电舱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组装调试,为以后的科考研究奠定基础。这也是吉大的科研装备首次被带到南极。
“90后”队员期待在南极过生日
首次奔赴南极的队员刘博文说:“南极的气候环境很危险也很复杂,对此我们也接受了在南极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训练。此次奔赴南极,我也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因为能够为祖国做一点点事情也是我儿时的梦想,但是同时,想想这次任务的艰巨,其实内心十分有压力,作为新队员我经验不足,所以这次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向老队员学习”。出生于1991年的刘博文,是吉大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年级在读博士生,也是此行队员里最小的一位。他开心地说:“我的生日是2月5号,也就是说我25岁生日将在南极度过,相信这也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吧。”
首次带队的范晓鹏肩上的重担增加不少,“怎么照顾好其他四位博士生以及考虑到他们的安全,怎样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都是我需要在国内进行筹划和准备的,到南极现场也要详细地规划我们的任务。”范晓鹏说,由于气候的恶劣,自己的膝盖到现在都不舒服。
范晓鹏说,“由于昆仑站的工作时间非常短,任务完成得比较赶。深冰芯钻探已经进行了三年,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是打透3000米,此次远赴南极昆仑站,希望队伍可以在完成任务基础上争取打更深”。
城市晚报记者 郭美佳 实习生 孙晓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