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建赛事平台提升群众文化水准

14.05.2015  14:35

  “这个《小苹果》跳得不错,有活力,够热情,就是整个队伍有点偏台。”“但是演员们表情都很到位,整体还不错。”“刚才跳《鸿雁》的那支队伍真是太专业了,动作难度系数也挺高,真看不出都是没学过舞蹈的。”日前,在电力俱乐部,南关区举办了首届群众舞蹈大赛,17支队伍在舞台上展示着各自风采。听着台下观众窃窃私语,南关区文体局局长李敏玲欣慰地笑起来,“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些观众评论的水准可远远不是看热闹了。”近几年南关区多次举办专项赛事,不仅诞生出一批优秀的群众艺术团体,也培育出一批眼界高的百姓专家。

  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为了推动南关区群众文化创新发展,挖掘和培养一批组织建设较好、艺术水平较高、发挥作用较大的群众性文化团队,南关区每年都要对优秀团体进行扶持,并以“以奖代拨”的方式对其进行奖励。通过几年的壮大发展,目前全区各街道和社区的各类群众文化团体共有210个,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南关区也摸索出了一条“赛事平台激发热情促发展”的特色路线。

  社区80%面积用于文体活动

  “南关区是老城区,寸土寸金。但是为了支持群众文化工作,各街道、社区都拿出80%的面积用于文体活动。”提起这个数字,李敏玲和各团队一样感到万分自豪,就是在这些设施健全的文化活动场所内,一支支明星团队逐渐成长成熟。

  在曙光街道岳阳社区,每一层楼最大房间的门口几乎都贴了一张时间表,“周一上午,长影影迷合唱团;周一下午,健身舞团;周二上午,长影影迷舞蹈团”,周一到周日都没有空闲。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百姓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文化队伍逐渐增多。为了满足群众艺术团体的排练需求,社区特意把最大的几间屋子空出来,按照舞蹈教室、声乐教室的要求重新装修。舞蹈教室内铺着崭新的绿色地毯,一整面墙的镜子使教室显得更加宽敞,安装的把杆为年纪大的舞蹈队员提供了安全保障。长影星光艺术团的赵丽告诉记者,现在队员都把这儿当成家一样,排练前先打扫教室,镜面上连一个指纹都看不到。

  在这个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氛围中,各艺术团也逐渐有了专业团体的模样。

  专项赛事舞台大展风采

  日前举办的这次舞蹈大赛经过推荐和初审选拔,共有16个参赛团队,17个作品进入了总决赛。经过评委的评选,最终有3支队伍获得一等奖。

  在大赛现场,无论台上台下,大家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在采访中,几乎每位队员都会反问记者,你猜我多少岁?这个问题背后是她们满满的自信与骄傲。“这次没表演我们的专长腰鼓,特意选了《小苹果》,就是要展示我们老年人的活力和不一样的夕阳红。”穿着蓝白相间的海军服、白色短裙和过膝袜的王俊华的确不像是60多岁的老人,“我们以前参加过许多群众性舞蹈大赛,像世界华人舞蹈大赛、中日韩舞蹈大赛,舞台对于我们就像是兴奋剂,舞台上的我们才是最闪亮的。

  南关区文化馆馆长于悦向记者介绍,去年南关区举办了广场舞大赛、相声大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比赛都是以传播正能量、歌颂幸福生活为主题。比赛中个团队彼此交流、发现不足、共同进步,“每次赛事过后,各团队都有变化。评委们反映,今年的舞蹈大赛就比去年的广场舞水准高。

  比赛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激励,有动力才有队伍的茁壮成长。(记者 朱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