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二五”梅河口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江培山通讯员李松筠)“十二五”期间,梅河口市抢抓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政策机遇,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坚定不移上项目、兴产业、抓改革、惠民生,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呈现新态势,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12.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37.8亿元,年均增长2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27.9亿元,年均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14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00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2亿元,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1:47:42优化为8:49:4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以发展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工业化,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道路,促进了梅河口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医药、食品、能源已经成为梅河口市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7%。其中,医药产业跃升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的40%以上、财政贡献率达到53%,建成四环医药工业园、步长科技产业园、弘美(中国)医药园、北环医药园区等医药工业园区,医药产业区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以第四代人工胰岛素为代表的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项目落地,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注重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132种,预计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6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倍。
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预计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亿元,年均增长13.4%。新建商业综合体凯购城、城市综合体维港城等重大项目,引进国美、苏宁、欧亚等企业;果仁、大米、农机、建材、农产品等批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新建了果仁加工仓储监管物流园区以及关东大宗商品等电子交易平台。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预计2015年,全市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9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上交税金29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5%,比“十一五”期间提高1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达到21.8万人,占全市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比重达86%,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个百分点;企业总户数4.1万户,中小企业户数2300户,规模以上企业户数377户,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99户,进入省百强企业3户,个体工商业户达3.9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