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体育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体育各项工作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构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取得新成效。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遍及城乡。群众体育健身热情高涨,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省级体育协会数量达到48个,省级、9个市州、43个县(市)区建立了体育总会,67%的市州和62%的县(市)区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得到常态化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2万人,超额完成1.5‰的计划指标。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实现了全省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器材全覆盖。
第二,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时期我省运动员共夺得世界冠军68个、全国冠军300个,为国家和省赢得了荣誉。参加一系列大赛取得好成绩,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1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创造参加夏季奥运会最好成绩;在索契冬奥会上,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创造参加冬奥会历史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参赛成绩最好的纪录;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金牌、奖牌、总分三项指标均超上届;在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部分优势项目稳步提升,冬季项目上新台阶。承办赛事的级别、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多项国际、国内赛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居民体育消费迅速增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体育彩票发行额不断刷新纪录,为体育事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体育产业正在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四,关系到体育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体育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一系列重要体育政策文件颁布实施,为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宣传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吉林体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教学取得成果,服务国家及吉林省竞技体育的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得益于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我们要充分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了体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工作方针。二是坚持了有我省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坚持了体育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注重发挥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三是坚持了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