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打造中国超级产业三大名片
人类的工业史就是一部工业化与不同数量级人口结合的历史。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工业化与千万级人口结合的成功典范;美国的崛起建立在工业化与亿级人口结合的基础之上; 中国如今正在创造工业化与十亿级人口结合的历史,并在“十二五”期间初见威力 :2013年度,中国的工业产值为美国同期的126%,一个史无前例的全球第一工业大国由此诞生。
中国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在“超级产业”的发展方面尤为显著,其中三大行业——高铁、航天及核电技术突飞猛进,并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工业响当当的三大名片。
名片之一: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的建设起始于“十一”五规划期间。至2015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8万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中国高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开始走出国门、冲向世界。 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亚库宁在5月举行的“上海论坛2015”上透露,中方将参与俄罗斯首条高铁的建设与投资;今后3到5年内,中国将在德国铁路的机车及零部件采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印度尼西亚4家国有企业签署协议,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负责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赢得雅万高铁项目,实现高铁全产业链出口。
中国高铁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自身技术优势雄厚。 与世界上最早运营高铁的日本相比,中国高铁具有强大技术优势:首先,中国高铁的车头是用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水压机一次锻造成型,而日本则用的是传统焊接技术,中国高铁的机车可以在同样功率输出的前提下跑得更快且结构强度更大;其次,中国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风洞群,高铁机车的外形在可以利用其进行外形优化设计,而日本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条件;第三,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地形和气候带兼备,锻炼出一支举世无双的工程队伍——目前世界上具有实际高海拔和高桥隧比例施工经验的高铁承建商只有中国。
名片之二:中国航天
近年来,中国连续在“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宫”空间站等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目前,已建成太原、酒泉、西昌及文昌4个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气象、对地观测、通信广播、中继、定位等系列卫星。
“十二五”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强国之列 。“十二五”的目标是100次火箭发射,100颗卫星上天,10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目前,该目标已经超额实现——到2014 年底,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史性地实现累计发射200次;截止今年1月,全球在轨现役卫星1265颗,中国为132颗,居世界第2位。
中国航天在质量和技术上高歌猛进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20颗卫星发射升空运行,仅次于美国的GPS系统;今年9月,中国“一箭20星”发射成功,不仅创造了国内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之最,同时也改写了2008年印度“一箭10星”的亚洲纪录;10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
巨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工业体系、巨大的领土空间、政令畅通的体制以及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忘我的拼搏将使中国航天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名片之三:中国核电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核电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在建二代改进型机组逐步突破瓶颈,一批新机组陆续投入运行;AP1000首批机组在紧张攻关中前行,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和CAP1400的研发为核电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基础;内陆核电研究论证逐步深入,至2015年6月,全国核电装机容量2214万千瓦。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核电仍将保持在建和投运的高峰。 截至2014年年底,全球共437个运行动力堆中,美国动力堆数量达到99座,为全球最高;法国总共58座,位居第二;我国共有23座动力堆(含中国实验快堆),位居世界第五。全球71座在建核动力堆中,37座来自于亚洲(远东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共有26座在建动力堆,数量与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核电开始出口海外。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部长胡里奥?德维多签署协议,华龙一号核电站将落户阿根廷;10月,英国和中国可能宣布两国就“中国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欣克利角兴建核电站的项目”达成一致,欣克利角核电站将成为三十年以来英国首座核电站,而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造价最高的核电站。
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核电第一大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政府强力支持下的海外市场开拓无不预示着中国核电的广阔前景。
综上可知,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尤其是在超级产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除上述三大亮点外,中国在量子通讯、超导研究、3D打印、超级计算机等等工业项目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制造业正在整装待发,期待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不仅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中国的全球责任 。(马尧,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