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枝金蕊香如扑——“十二五”吉林市发展现代农业工作综述

02.03.2016  11:00

      “十二五”期间,吉林市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率先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突破彰显活力

      绿兴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丰满区小白山乡鸡冠山村,2010年5月成立,年底算账时,8户社员平均增收3600元。5年来,在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15年底时,社员增加至43户,户均纯收入超过1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王伟认为:“过去5年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采取了综合开发,我们合作社的收入每年都在突破!

      这家合作社的发展,是“十二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不仅是这家合作社,吉林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也实现了三大突破:一产增加值突破200亿元,由“十一五”末期的194亿元发展到270亿元,保持了年均6.8%的增速(现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实现1.2万元,比“十一五”末期增加5500元,高于全市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例由“十一五”末期2.57∶1缩小到2.48∶1;粮食总产量突破110亿斤,由“十一五”末期的90亿斤发展到110亿斤阶段性水平。

      2012年至2014年,吉林市连续获得“全国产粮大市”荣誉。2013年,“中国粳稻贡米之乡”称号的获得,更为吉林市农业、尤其是水稻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色发展道路更宽

      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十二五”期间,吉林市共清收林地184万亩,还林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2%。吉林市还胜利完成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任务,用水总量控制在30.3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效率指数达到0.55。吉林市17条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达到58.8%,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水生态建设试点城市。

      “十二五”期间,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通过农业部评估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内陆省份县级国家级无疫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初见成效;永吉县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吉林市还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4亿元,开展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了294个示范村;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重点建设了68个重点村,示范村和重点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6%。

      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70个,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年带动农户7000户以上,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推动吉林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2015年12月,全省设施农业暨园艺特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在吉林市召开,吉林市的发展经验被树立为典型。实现产值150亿元,园艺特产业发展成为吉林市优化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强力法宝。

      5年来,吉林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累计完成14.4万公顷,占应确权面积的3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3717个和1366个,带动农户35万户。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万公顷,占农村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25.4%,比2010年增加6.4万公顷,增长1.5倍。“粮食银行”试点建设和供销社改革深入推进,并取得了实效。

      “十二五”,吉林市现代农业发展犹如花园迎来春天,金蕊绽放,花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