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环境一天天好起来
当除夕的鞭炮和春晚的欢笑在屋里屋外“合奏”时,31岁的程锦丽感慨万千。去年的除夕她是在医院度过的。而今年,也只是她近七年来第二次在家过春节。
2009年,程锦丽大学毕业后进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了一名儿科医生。此后,春节于她便不再是一个节假日了。
其实程锦丽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小时候看电视,看到医生救死扶伤、起死回生,觉得他们很了不起。”她说,这种敬佩和崇拜使她长大后选择了从医,而且七年来对这份事业的感情越来越深。
这种感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医患双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医疗环境越来越好,这是程锦丽这些年来最大的“获得感”。
“说实话,我也有过委屈。”她说,她遇到过一些家长,不愿医生给孩子打针、吃药,甚至因此而中断治疗。“刚毕业那会儿,很难理解患儿父母的这些行为,随着工作日久、慢慢成长,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才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这种感情。”程锦丽说,近些年来,心平气和的患儿家属越来越多,有的还成了她的老朋友。
她曾治疗过一位一岁多便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男孩,孩子父母几年来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对她很是信任。“我把我私人电话号码给了他们,他们经常打电话向我咨询,我告诉他们如何在家里口服药物治疗、是否需要住院,彼此沟通愉快。”
医患双方的理解在不断加深,一种公正有效的机制体制保障正在形成。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号召和支持下,景德镇市成立了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并完善了部分法规。程锦丽说,这两年来,医院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了。
医疗环境的改善不仅来自更和谐的医患关系,还来自更舒适的工作空间。去年,医院盖起了新的住院大楼。“新楼的每个病房都配有卫生间、空调,24小时提供热水,儿科还建有一个小游乐室。患儿和家长的心情比以前好多了,我们工作时的感觉大不一样。”她有些兴奋。
让程锦丽更兴奋的,是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我们医院每个月都会进行业务学习和探讨,总结疑难病例的治疗经验,所有科室都可以参加。”她说,除了院内学习,他们还有去其他医院学习交流的机会,学习时间可达一年。
今年5月,程锦丽将要参加主治医师资格考试。谈及新年愿望,她向记者表示,希望自己在业务上能变得更强。她还希望,那种朋友式的医患关系能一直维系下去,整个医疗行业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光明日报江西景德镇2月9日电 本报记者 陈海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