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与吉林市教育局 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5月22日下午,北华大学与吉林市教育局“校城融合”战略合作签约暨吉林毓文中学教育合作访谈会在吉林毓文中学隆重举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吉林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与北华大学党委书记在《北华大学吉林市教育局“校城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郑重签字,标志着这所驻吉重点综合性大学与吉林市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吉林市教育局与北华大学相关领导、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仪式。吉林毓文中学班子成员,以及在吉林毓文中学工作的北华大学校友代表近50人全程见证了签约仪式,并就北华大学人才培养、与北华大学开展校际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北华大学与吉林市教育局的全面战略主要着眼于贯彻落实国家“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战略举措和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要求,促进北华大学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和条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吉林市充分借助北华大学教师教育人才智力优势资源,提升吉林市教育改革发展水平,共同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协议要求,双方将设立市本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培育教育教学成果。合作领域包括吉林市中小学教育发展战略与改革研究、适应中考和高考改革的应对策略研究、中小学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育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中职学校专业与区域产业链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等。双方还将共同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共同参与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共同探索适时筹建北华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 其中,北华大学将利用自身优良的学科专业、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吉林市教育提供服务,包括支持吉林市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学位层次;选聘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作为吉林市(含区、县)教育局、各类中小学校、各类学科教育教学咨询顾问;为吉林市中小学开展国培、省培项目以及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方面师资培训、咨询与指导;支持专业教师参与吉林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毕业生创业指导、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咨询指导和师资培训;为吉林市全市性或重点学校教研、科研课题的确定、立项、实施与结题提供咨询与指导;面向吉林市中小学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和文化场馆等资源,开展科技与相关课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吉林市、区(县)重点高级中学考生提供报考期间现场咨询、指导与服务等。 吉林市中小学教育也将依托自身资源为北华大学提供支撑与服务,包括选聘吉林市中小学教育领域研究型管理与教学骨干,兼任北华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选派优秀管理干部、专家、教师作为北华大学兼职师资,协助开展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课堂与实践教学活动;选择吉林市优质中小学校作为北华大学教学改革实验区、学科教育教学基地和教育教学实习场所;尽可能提供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设施和相关条件,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等教学需求;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实训基地资源、实习指导教师资源与北华大学共享;吉林市各高中阶段学校配合北华大学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为北华大学推荐输送优秀生源;吉林市中小学校优先选聘北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等。 双方还建立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和定期例会制度。成立了双方“校城融合”战略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双方全面战略合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相关重大事项决策部署。领导小组组长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组员由双方下属相关主要单位、部门负责人担任,为相关领域合作深入、务实开展提供了保障。 吉林市教育局与北华大学表示双方合作一定能够贯彻“校地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促进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双方依托自身优质资源互为对方提供支撑与服务,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提升双方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校地双方的深入交流、全面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吉林毓文中学校长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北华大学与吉林市教育局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意义重大,高中教育与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双方人才培养和各项事业发展。在毓文中学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北华学子一直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一直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保驾护航,为江城基础教育添砖加瓦。 作为北华大学“寻访身边优秀校友”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场启动活动,在稍后的毓文中学教育合作访谈会上,北华大学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与吉林毓文中学校领导和在该校工作的北华大学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吉林毓文中学现有309名教师中,北华大学毕业生就占到了109人。吉林毓文中学自组建以来,前后10任校长均是北华大学校友,学校现领导班子6人当中有5人是北华大学毕业生,学校中层干部队伍中北华学子更是占到了六成以上。他们在吉林毓文中学坚守教书育人使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力地支撑了地方基础教育,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理想的同时,也为提升母校的社会声望与影响做出了巨大贡献。未来一个时期,他们还将立足于本职岗位,继续教书育人,并与母校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助力母校发展建设。双方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诸多合作,将于近期陆续展开。
作者:黄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