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开放的宗教更具生命力

21.07.2015  09:54

  昨天本网发表《土耳其政府的精分逻辑》,获得广泛关注。斯文从向现代文明国家转型的角度指出了土耳其政府双重逻辑下的精分症状,认为以维吾尔族谚语 “能看见别人纽扣大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骆驼大的错 ” 送给土耳其政府颇为恰当。

  今天的无界评论是评论张春贤书记同新疆伊斯兰教界人士、各族穆斯林群众共进开斋饭的。无界认为,这一平常的政务活动更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维护,以及在处理宗教事务中的自信。文章最后引用诗经名句说,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句诗,可以用于不同宗教信仰者以及无神论者之间的关系。包容、理解和尊重从来都是相互而非单向的。

  无界者,无疆界也。无界传媒作为一家立足移动端的国际化时政、商业新媒体机构,负有探索者突破者之使命。作为其核心版块的无界评论,秉承开放视野、家国情怀,追求现实的温度、文化的厚度,做移动互联时代的评论标杆、舆论风向标。言归正传,继续观察无界精神。

  无界评论|包容、开放的宗教更具生命力

  无界评论员 洪永硕

  7月17日是中国穆斯林群众斋月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领导和伊斯兰教界人士、各族穆斯林群众共进开斋饭。

  这一平常的政务活动,很快引起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并成为网络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如此舆论效果的出现,相当程度地说明新疆这一陆地面积最广阔的自治区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更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维护,以及在处理宗教事务中的自信。外界或许能从这一活动窥见中国政府管理民族地区和宗教事务将会呈现某些常态的思路和做法。

  张春贤在开斋饭前的致辞中,特别提到:“今年斋月期间,新疆宗教活动正常进行,广大穆斯林群众享受到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社会一片安定祥和。”这番话实际上是在驳斥斋月期间一些外国媒体渲染的中国新疆地区“禁止普通穆斯林封斋”的谣言,重申宗教信仰自由的公民权利在中国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在表达对穆斯林群众的公民权利和宗教风俗尊重之意的同时,张春贤的讲话中也强调了“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每一个穆斯林都有自己的祖国”,并要求穆斯林群众“遵守国家的法律,服从政府的领导,首先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也要做正信正行的好教民”。遵守国家的法律,这是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对宗教信仰者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尊重法律的信教者侵害的是其他公民的权利、破坏的是正常的社会管理程序,最终会伤害到宗教信仰自由这一权利的本身。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正常的文化现象,宗教在人类各个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时,也必须面对宗教这一问题。宗教信仰,从来不是什么神秘而特殊的现象,信教的民众,也从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非特殊公民。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迄今为止,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多个教派在中国有广泛的传播,有数量庞大的信仰者。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宗教信仰者相互交往,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对各类宗教包容、尊重的文化心态。考诸中国历史,除了在短暂时期,一些割据政权出现“灭佛”之类的反宗教政治活动,大多数时期,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都能相当地尊重甚至是扶持。北京东四清真古寺内现藏有明代宗朱祁钰御笔提写的“清真寺”门额;北京牛街礼拜寺有“敕赐礼拜寺”匾和康熙三十三年颁布的保护回民信仰的圣旨。明代的皇帝多信仰道教或佛教,清代的皇帝多信仰佛教,但他们将个人的信仰和治理国家分得清清楚楚,不把自己信仰的宗教强加于人,对信仰其他宗教的臣民一视同仁,予以保护与尊重。

  在北京南城牛街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有牛街清真寺、宣武门天主教教堂、佛教的法源寺,都是著名的文化古迹。由此可看出各宗教和平相处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有容乃大”“和而不同”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能和平地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

  中国共产党是持无神论的一个政党,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充分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得到了陕甘宁地区信教群众的拥护,这些信教群众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重要支持者。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是管理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执政党,已建立起一整套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法规。比起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和执政以前的革命时期,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更具备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诚意与自信,也更具备处理各种复杂宗教问题的能力。无论信教者还是不信教者,应该体察时势,充分相信今天中国的执政党和各级政府这样的诚意和能力。

  回顾人类历史上宗教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包容、开放的宗教更具有生命力。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的初期,它的一些教义、仪轨并不被广大群众特别是士大夫的理解和接受,但佛教传播者很快适应了中华文化。诚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演中所言:“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这种融合一种重要的标志就是佛教节日的本土化。佛教的“浴佛节”“盂兰盆节”在今天中国多个民族中演变成“泼水节”“中元节”,成了该民族大多数人并非仅仅是信教者的节日。基督教传入中国,也有同样的现象。今天中国城市的年轻人很少把圣诞节仅仅看做一个基督教的节日,而是共同参与、共同分享。人们对一个宗教的了解总是从浅到深,而往往是从这个宗教的节日开始的。

  伊斯兰教是倡导“和平、团结”的宗教,作为一个信众超过15亿的世界性宗教,当然是包容、开放而非封闭、神秘的。广大非穆斯林群众要理解、尊重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也应当从了解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而穆斯林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宰牲节是教外群众了解这一宗教很好的窗口。

  新疆党政领导参加开斋节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乐见将来穆斯林的节日和仪轨对教外群众来说不再神秘。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三千年前中国《诗经》中这句诗,可以用于不同宗教信仰者以及无神论者之间的关系。包容、理解和尊重从来都是相互而非单向的。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