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 挺起实体经济脊梁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长春经开区牢牢把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振兴发展新篇章。
作为我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引擎、省市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和主力军,长春经开区,可谓重任在肩。
2月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在经开区调研时,对经开区提出了殷切希望:加快创新发展,努力争当“六个排头兵”,即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当好“排头兵”,在加快开放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当好“排头兵”,在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上当好“排头兵”,在干事创业上当好“排头兵”,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当好“排头兵”。
目标已定,奋力前行。经开区上下围绕这一目标行动,各项工作体现这一目标的要求,形成了为实现争当“六个排头兵”而奋斗的浓厚氛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年初以来,经开区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扎扎实实地推进,以一场“刀刃向内、迎难而上、破解痛点”的改革吹响了争当“六个排头兵”的号角。
行动快。在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调研经开区后的第二天,经开区就迅速行动起来,召开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王君正到经开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提出要把争当六个“排头兵”与全区今年发展的八个突破目标相结合,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加强定期督查,确保完成任务有内容、有措施、有实绩。
举措新。开展制度化的“企业服务日”“企业对接日”活动,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建立项目管理台账……通过一个个创新举措,经开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良好政务环境。不仅如此,经开区还成立了争当“六个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开放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干事创业、干部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专项工作任务。
谋划超前。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经开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既稳住存量,又培育增量,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求实效。打造诚信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创新服务机制、改造市容环境等务实举措,发展优势不断积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为投资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舞台。
……
今年年初以来,经开人以高度的思想共识、行动共识和落实共识,让争当“六个排头兵”这一目标转化为踏踏实实的具体行动,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发展,也成为经开区生产总值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等一系列发展佳绩的内在动因与核心逻辑。
如今,长春经开区的经济规模占全市的1/10,区内企业已达9000多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3户,世界500强兴办的企业45家,占全市的近一半,已经发展成为长春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依托经开区建设的兴隆综保区作为全省唯一的综保区,在对外通道建设、平台功能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多领域具备了先发优势,已经成为省市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的主战场。
争当“六个排头兵”也是一场激发全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提升干部职工创造力、执行力的改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是改革的目标、动力,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开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干事创业的急先锋;全体干部职工的能力再提升、工作再提速。
肩负新使命,续写新辉煌。为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行的长春经开区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发展之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百姓谋幸福……一系列的战略安排和部署,正在激发经开新活力、开创经开发展新局面。
“产业加快转型,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当好‘排头兵’,让经开区焕发新活力。”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表示,“产业加快转型”抓住了经开区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开区发展的要害所在、重点所在、关键所在。作为坐落在老工业城市的开发区,只有加快产业转型,挺起实体经济的脊梁,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则为经开区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实体经济是开发区之根。根子壮,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何泉秀说,今年以来,经开区以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目标,做好存量扩能和增量引进两篇文章,抓好建成区“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正全力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七个百亿级以上的新兴产业即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基材料、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等产业,到“十三五”末期,全区工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000亿元,为我市GDP进入万亿俱乐部做出贡献。
【技改扩能篇】
转型升级 讲好“经开故事”
一家企业,如何才能变得更强大?在长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可以找到这个答案。
在长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机器,一个个机械手有节奏地挥舞着“手臂”,汽车衣帽架、仪表板等产品就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流”下来。各种自动化设备在这里代替人工成为“主角儿”。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机器智能化、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不断提升改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站在宽敞明亮、整洁有致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副总经理曹军感慨地说。作为经开区内最早为一汽大众公司实施国产化产品配套的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坚持守正创新,这也正是经开区传统产业注重升级、新兴产业火热兴起的重要体现。
“这套全自动注塑机可以自动取件、自动修剪浇口,再自动对零件进行影像检测、识别是否合格,最后由工人对产品做精细化处理。这一系列程序运转完,一个仪表板就完成了,全程只需要一名工人与机器配合。机器24小时作业,每天能完成约1200件。”在一套正在运作的高大机器旁,曹军介绍说,现在公司自动化覆盖率很高,300多名工人分三班倒,每班只有约100人工作。与人工相比,自动化生产的效率提高了约20%。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比人工在生产质量上更稳定,基本达到零报废率。尝到甜头儿的“常春汽车内饰件”公司今年又新引进了3套自动化系统。
做强中间,拉长两端,实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这是经开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曹军看来,长春产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对企业发展壮大非常有利。“我们企业厂房两侧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运到旁边的企业进行配套加工,然后再统一运送给主机厂,这样既节省了物流等成本,也拉长了产业链,还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的稳定性。”据悉,“常春汽车内饰件”公司已投资2200万元建设新一代奥迪A6L衣帽架、门板、仪表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5.38亿元,目前正在进行模具试制,明年11月量产;同时,投资2000万元建设新一代大众CC衣帽架、门板、仪表板项目,项目周期为8年,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2.5亿元。“该项目的模具已试制完毕,准备小批量试生产。” 曹军说。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不是包袱,我们深以为然。”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转型升级、改造提升得好,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今年年初以来,在长春经开区,不少企业都享受到了技改扩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今年进行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充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成立于2002年的“长春奥托立夫”,是由瑞典奥托立夫投资组建的专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产品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等。今年4月进行工厂扩建项目,新建厂房5600平方米,并添置工艺生产设备、增加生产线,总投资13355万元,今年投资73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本月内交付使用。该负责人表示,这次扩建为公司今后几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由于目前试验项目多、任务繁重、产品在发动机上的匹配试验大部分依赖外部资源,为提升研发水平、提高试验自动化水平和试验精度,公司计划于2017、2018年两年共投资2400万元购入单体试验设备、发动机台架等试验设备,以满足整车厂开发周期要求及质量需求。目前,供货商已进入设计阶段,正在进行总体布局。预计2018年9月末设备到厂验收。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就得通过提高效率、改进工艺、应用新材料来降本、开源、节流。”长春派格汽车塑料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该公司共投资10841万元,建设新一代奥迪A6L、Q5、大众cc门板及柱护板项目、BORA高光盖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4.72亿元。
……
技改扩能势头在经开区这片投资沃土持续升温。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奥普光电、博泽、福耀、大陆汽车电子等18户企业实施了1000万元以上技改扩能项目。据统计,今年1至10月,长春经开区存量企业技改扩能已完成投资额约5亿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利润。 “十三五”期间,这些技改扩能项目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从而实现了资源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提升。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跨界融合”,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
通过引进增量、激活存量,促进产业融合,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关键节点和中心环节,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存量的提质增效和增量的同步放大。
“比如‘大成’,就很具有代表性。”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拥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大成集团,作为吉林省特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中无限辉煌过,也黯然失色过,最终在经历了阵痛和蜕变之后,迎来了新的明天。
重组后的大成集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正努力实现从玉米粗加工向生物发酵、生物化工等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长春帝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大成集团第一个从老厂区搬到兴隆山园区的下属子公司,其20万吨麦芽糖浆升级转型项目投产,为大成集团重组后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实现良好开端。“原来在老厂只生产用于冷饮、糖果等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如今,随着技术升级、安全体系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现在可以生产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如功能性、保健性的糖浆类产品。”据介绍,长春帝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高。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来的手工操作变成计算机集散控制,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生产稳定性提高,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20万吨麦芽糖项目原来需要100人生产,现在投入了60人就已足够”。
除此之外,大成集团的中试平台也走出了有别于传统玉米加工的新路子,积极拓展生物化工新材料领域,糖化酶、异山梨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已取得重大突破。
从老工业的粗大黑,到新产业高精尖,这是工业成功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据介绍,经开区今年上半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成为全国的标杆和表率。
【新兴产业篇】
在何泉秀看来,项目既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而做好项目谋划,就是要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
“有中生新”,即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立足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现状,适当超前拉长产业链条,围绕补足短板和产业结构升级谋划项目,优化提升现有产业竞争力。
“无中生有”,即立足长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国家和省里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长春需要、可行而又暂时没有发展起来的项目,为长春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这也是经开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共识。这一共识,与省市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内涵不谋而合。
的确,创新,就是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灵魂。
顶层设计,高位统筹,项目谋划成为长春经开区发展前置战略
谋划,是项目建设、产业布局的先导。全区上下坚持以谋为先,把项目谋划作为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积累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来抓。区领导带头深入企业,与战略投资者、企业界、商(协)会交流探讨;成立专门机构,强化职能,整合资源;聘请高级专家、顾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部署全区项目谋划推进工作……
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为全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找准思路、选对出路,把一批真正能够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填补行业空白、引领产业升级、创新业态模式的重大项目谋划好、布局好、建设好。
“项目谋划不能只停留在经开区,要立足长春,放眼全球,以谋划项目为纽带,把资源优势化为发展优势。”何泉秀表示,经开区在具体谋划思路上,坚持立足优势、拉长补短、抢抓机遇、积极而为。既要稳住存量,又要培育增量。在业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抢占发展制高点,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开辟全区经济发展“新蓝海”,经开区首先破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7年,新能源汽车元年。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窗口”,国内外企业纷纷盯紧这块“香饽饽”,进行加紧布局。不仅如此,11月20日起,全国分三批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吉林长春、安徽合肥、河北保定和廊坊、福建福州、山东青岛、河南郑州、广东中山、广西柳州、重庆、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12个城市第一批统一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今年年底前,所有省会及部分地市启用;2018年上半年全国全面启用。
中汽协也有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以年均40%增速增长,截至2020年,将完成200万辆年销售目标,突破三百万辆是极有可能的。新能源汽车的美好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那么,在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长春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呢?
在中盈志合镍氢宽温电池生产基地里,这里可以生产适应高寒地区使用的宽温镍氢电池。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各种“高大上”的设备排列组合,井然有序。十几名工作人员或操作电脑或盯着显示屏,指令一下,大小机器轮番上阵,混料、加工、制版、测试等工作全部自动完成。“机器人时代”的自动化生产场景在这里得到生动展示 “宽温镍氢电池最大的特点是能够适应极温环境,在零下45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可正常释放电能,而且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所用原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便于回收利用,是电动车电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牛连奎告诉记者。目前,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第二条生产线也已启动建设,将于2018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不仅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将加快长春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盈志合镍氢宽温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是经开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代表项目之一。据经开区投资促进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经开区今年第一个投产开工的项目。缺乏低温动力电池曾是吉林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瓶颈,而“中盈志合”的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了解,中盈志合吉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大规模生产新能源电池——宽温镍氢电池的公司,这种电池可应用在军工坦克装甲车、高铁上,全天候运转,6~10分钟即可充电80%以上,能满足新能源电车快速启动的需求,解决了新能源大巴车运行距离短的问题。
“按照与汽车区、高新区的差异化路线,我们正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全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长吉图战略龙头项目,培育汽车产业新增长极。”据何泉秀介绍,经开区将依托中盈志合镍氢电池生产基地、北方新能源充电桩、深圳星美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十三五”末期建成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如今,经开区在已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现代服务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深度调整产业结构,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致力于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七个百亿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开发区工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为长春市GDP进入万亿俱乐部作出贡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对于调整经开区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说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何泉秀信心十足,他表示,我市着力打造的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开区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还有独具特色的石墨烯、国际贸易等产业。为此,经开区要全力打造7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努力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打造七个百亿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浙江万丰、韩国现代重工、中德合心机械等项目,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形成100至150亿级产业;
依托浪潮长春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创客中心衍生的大数据产业链,以及微软等项目,打造面向东北乃至更大服务半径的区域性大数据服务中心,到“十三五”末期形成100亿级的大数据产业;
依托三个整装车生产企业嫁接、中盈志合镍氢电池生产基地、北方新能源充电桩、深圳星美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到“十三五”末期建成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生物基材料产业方面,目前以中粮、海正、必可成为代表的膜袋类产品已形成规模,将加大上游原料企业引进力度,加快产品向高端品类延伸,到“十三五”末期将实现产值200亿元;
依托云亭石墨烯公司研发成果和技术优势,联手建设石墨烯产业园,打造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依托吴太医药、二氢槲皮素、长光华大、银诺克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品及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到“十三五”末期将实现产值200亿元;
推进跨境电商进口资质审批,完善保税备货模式和进口直邮模式,推动一批类似阿里巴巴一达通、普洛斯等具有较强综合服务作用的大项目落位,积极争取设立东北亚木材、粮食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带动仓储物流、信息服务、展览展示等国际贸易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产业。
【招商引资篇】
招大引强 做优经济发展“生命线”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永远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经开区坚持大视野谋划、大手笔推进、大力度落实,齐心协力把招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据统计,1~9月份,经开区完成实际利用内资146.187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7.7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3397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92%。1~9月份,经开区共完成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额236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10亿元项目5个,签约综保区项目35个。
走进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浪潮长春云计算中心项目坐落于此。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中。日前,长春企业云揭牌仪式在这里举行,依托企业云平台,可以加快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浪潮长春云计算中心项目的落位,不仅见证着经开区加快培育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定信心,更让人们见识到了“经开速度”所创造的奇迹:从去年2月3日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初访长春,到项目正式签约落位,前后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经开区将依托浪潮长春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创客中心衍生的大数据产业链,以及微软等项目,打造面向东北乃至更大服务半径的区域性大数据服务中心,到“十三五”末期形成百亿级产业。
浪潮项目只是展现经开区招商速度的一个特写。早在今年年初,经开人就早早行动起来,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走上招商引资主战场,各路招商小分队北上京津,南下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接,创造各类条件激发企业到经开区投资兴业的意愿,推动一批项目取得务实进展。
到北京走访企业,短短两天时间,经开招商团队就走访了北京智控国际、首地集团、益思乐、居然之家等企业,推动重点项目取得进展;参加“在京吉商参与家乡建设的总结服务推进会”,与北京恒慧集团就东北亚低温农产品互联网贸易园项目签约,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吉林商会的联系,推动了东北亚低温农产品互联网贸易园区、居然之家020电子商务智能流通基地、吉林省中医药国际认证检测(交易)中心项目快速落位;到吉林市进行考察洽谈,与一家航空维修公司就合作开展航空装备、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无人机、飞行试验、贸易物流、国际销售维修、保税金融等产业板块达成共识,与一家汽轮公司就合作开展保税汽轮出口仓储物流项目初步达成意向……在招商引资中,经开人以实干精神、创新理念,推动一批又一批来自国内外、省内外的客商陆续落位经开。
经开人招商,不仅要看眼前的规模效益,更要看是否符合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方向、看其未来的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进出口展示交易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今年经开区推动的诸多项目,与前沿科技、带动创业创新、总部经济、延长产业链等关键词关系紧密。“我们不盲目招商,筛选的都是与经开区产业基础和产业方向吻合度较高的项目。如果与规划不吻合,落位也会有困难。”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长春经开区将完成120个谋划项目、102个签约项目、60个开工项目,实现项目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签约率与开工率双突破。南区“腾笼换鸟”,围绕业态层级提升和企业产能扩张,重点发展企业总部、商贸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双创孵化大厦等以楼宇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两横两纵三节点”服务业发展格局。北区以兴隆综保区招商为主战场,重点引进与综保区平台功能相匹配、与综保区产业方向相吻合的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项目,包括贸易总部基地、知名跨境电商、现代国际物流(保税仓储物流)、平行进口汽车、金融租赁、风情小镇、进出口商品街(城)以及集展示、购物、休闲、体验、影视、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商贸综合体等项目。
【补足短板篇】
现代服务业成新增长极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曾经,在经开,相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短板”,但近几年服务业的短板正在逐步拉长。长春经开区以工业立区,其服务业是因应本地需求自发形成,长期以来缺乏规划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造成工业体量大、服务业相对较弱的局面。近年来,经开区奋起直追,加大规划作用,通过整体规划、土地收储去把握,引进和建成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区服务业以约1.8%的年增幅不断壮大。
今年,经开区更是把现代服务业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通过“腾笼换鸟”,不断释放南区空间,加快发展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税源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同时,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健身娱乐、商住商服、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使其支撑起全区发展的半壁江山,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今年年初,开发区确定了服务业的指标,增速要达到13%,远远超于GDP增速。在‘十三五’末期,服务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经开区项目服务三局负责人说。
在世纪广场附近的长春总部基地,花园式的独栋商务办公楼鳞次栉比,这里正规划建设省内首家“全能一体化商务城”,通过引进总部经济、金融创新、技术研发与检测、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打造长春东部创新能力最突出、资源整合能力最强、项目运营水平最高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集聚区。
长春总部基地由吉林大众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7.5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一期、二期已经售罄,已有中国农发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担保集团、三星智能等企业入驻。三期主体已经封顶,将于今年年底交付使用。“通过总部基地这个大平台,可以发挥企业集群的资源优势,从而促进‘互通有无,商市大开’的区域经济增长进程。”进驻长春总部基地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位于卫星路与仙台大街交会处的摩天活力城项目,由长春豪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3亿元开发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5746平方米,拟建露天摩天轮休闲广场、星级酒店、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特色餐饮、文化教育、现代城市配套等多功能、多业态的大型综合性商业载体。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2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将全面提升长春东部现代服务业水平。
当前,长春经开区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强劲,业态发展迅猛,正在成为令人青睐的繁华区域和消费热土。预计今年年末,长春总部基地、总部基地·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国际中心、万豪世纪广场等一批重大服务业载体项目将投入运营,将极大扩充长春经开区服务业产业规模与发展体量。随着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的上马,“两横、两纵、三节点”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尤其是随着“腾笼换鸟”的大力推进,南区空间不断释放,将形成“五轴连两带、三核领四心”的空间结构。
其中,“两带”指的是伊通河生态休闲功能发展带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发展带,它们是经开南区产业及功能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方向;而包括自由大路商贸商业轴、东南湖大路总部商务轴、卫星路会展商业轴在内的三条城市功能发展轴以及包括浦东路创意文化轴、北海路生态休闲轴在内的两条特色风貌轴是打通经开南区两条产业带之间以及与城市、产业区之间的纽带。
“三核”指的是赛德商务核、会展商贸核、东方广场行政商务核,这三个功能核代表经开南区最富发展潜力的功能中心。
“四心”指的是老码头滨水商业休闲中心、北海路滨水商务休闲中心、世纪大街科技研发中心、东环城路物流商贸中心,这四个功能中心各具特色,将成为主导功能核的重要补充。
据初步测算,2017年,经开区服务业增加值有望超过210亿元,在工业总量上升的基础上,占全区GDP比重将达到34%以上。服务业有望成为长春经开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一极,工业与服务业“双拉动”新格局已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