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尘一路歌——红石林业局副局长张伟杰帮扶包保贫困村记事
吉林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吉林森工集团走在了前沿。他们出资500万元,成立吉林森工平岗绿洲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推进集团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脱贫工作。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副局长张伟杰受命来到了帮扶包保单位——和龙市头道镇龙坪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3月3日进驻龙坪村到现在,半年多过去了,对张伟杰来说,可谓一路风尘一路歌。
龙坪村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距和龙市35公里,距延吉市40公里。508公顷耕地是村里的全部家当。全村1420人中朝鲜族人口1240人,占总人口的87%。530户村民,贫困户151户,贫困户籍人口342人。
面对古朴落后的村落;面对着说话需要翻译的留守老人;面对破旧的泥草房,张伟杰深深认识到“第一书记”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扛起这份责任,他坚定一个信念:“走进朝鲜族村,就要心连心,只要心连心,黄土变黄金。”
刚到龙坪村时,一没办公场所,二没住的地方,他和伙伴王博过起了“吉普赛人”的生活。集团为他们提供的一辆车,成了他们开展工作的“大篷车”。二人开着车,拉着行李家当,走到哪儿,就工作在哪儿。
他们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摸清底数后,确定了开发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通过公司化运作,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增收,扶持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资金和土地入股等方式获得收入;帮助龙坪村引进项目、引进企业,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租赁、加盟等方式对龙坪村进行开发,盘活龙坪村的优势资源,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龙坪村持续脱贫致富的目标。
思路有了,战略定了,张伟杰的“大篷车”马力更足了。为了改变龙坪村资源匮乏,产业荒芜,贫困落后的面貌,他决定利用国家光伏发电无条件入网和20年不变每度电补贴0.42元的政策,发挥光伏发电设备可用20-25年,收益期长,适用性广等优势,利用贫困户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在筹划着为贫困户垫付发电设备款时,张伟杰得知延边州政府决定分期分批搞易地扶贫搬迁,对易地搬迁的贫困户由政府投资建房,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设施,他便到镇委、镇政府和和龙市有关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协调。在和龙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龙坪村被确定为延边州首批易地扶贫搬迁村。6月28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16年秋季,龙坪村的84户贫困户可陆续搬进新居,使用光伏发电设备,脱贫致富的好日子不远了。
龙坪村被确定为延边州政府异地扶贫搬迁首批建设村,解决了资金问题,离农民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梦更近了,张伟杰和村民们在喜悦中满怀期冀。新建房屋选址、规划等工作相继展开。
为了加快新居建设进程,公司拿出4万多元征用14户村民的4.8公顷耕地,就在准备设计施工的时候,有关部门告知基本农田不能改变用途,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使用该地。
张伟杰深知,土地红线不能逾越,国家法律必须遵从。他们重新规划布局,短短2天的时间,就确定了新房址。
新房建设紧锣密鼓,有序进行,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可望着那征用的4公顷多农田地荒着,张伟杰打心眼儿里感到可惜。自己是“第一书记”,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却把地荒了,怎么办?他和工作组的王博、王振华同志研究,怎么也要把这块地种上,降低损失。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种红小豆。专家介绍说:红小豆的成熟周期为90天,如果“七一”前后播种,国庆节时若无霜冻,便可丰收。
芒种后播种,在龙坪村还是第一次。“七一”党的生日,张伟杰和他带领的工作组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张伟杰说,如果按亩产3000斤算,这片红小豆大概收获14400斤。现在红小豆市场价3.5元钱一斤,收入可达5万多元。他们准备用这笔钱建立红豆助学基金,专门资助龙坪村的贫困学生,帮助那些渴望上学的贫困学生完成求学梦。
王博说,他们刚来时可难了,到村民家走访,村民都不搭理。现在,乡亲们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做客。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用张伟杰的话说,就是“林农连心,其利断金”。
2016年春播时,53岁的韩明子下地插秧,跌倒了就再也没有起来。丈夫朴哲悲痛欲绝,却又无力回天。张伟杰和村两委干部及热心群众20多人,来到了朴哲家的水田地,一上午就帮助朴哲解决了一年的收成问题,感动得朴哲说不出话来。
张伟杰在帮助朴哲插秧时发现,龙坪村水田灌溉有3道水渠,而桥却很少,稻田地即使在对面也要绕来绕去,费尽周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伟杰就到林业企业求援,运回了60根落叶松杆,在重点地段架起了30个4米长的小木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连心桥”。
看着乡亲们的乐呵劲,张伟杰的心里甜滋滋的。他知道,前行的道路总是崎岖坎坷,正是这些波折,让他的人生有了更多温暖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