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塑造长春服务经济新优势

18.08.2015  13:24

  “我们正在与市财政局一道实地踏查几个‘互联网+’服务业项目,准备尽快敲定今年服务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对象。”17日,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俞学军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一信息。

  俞学军表示,这是市发改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作出的重大创新。

  总额5000万元的市服务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是我市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服务业目标领域集聚的重要抓手。2014年,该资金支持范围还多达11项,几乎涵盖所有我市鼓励发展的“两新四高”服务业业态。而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集约利用、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该资金将支持范围缩小为“互联网+”服务业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指向更加精准,对单个项目的支持力度更大。

  采访中记者发现,服务业发展项目专项资金在使用上的创新,仅仅是我市创新发展服务业,塑造长春服务经济竞争新优势的一个缩影。

  水到渠成的战略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领会精神,学以致用,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站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时代,在东北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长春必须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引领推动长春走上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为此,我市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全面吹响了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进军号,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突破性地提出了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的全新战略目标。

  从“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到“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创新。

  这也是长春发展的需要。国际国内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区域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区域经济就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型。而市统计局6月份发布的《201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市人均GDP达到70891元,折合11585美元,已经远超6000美元水平线,快速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尤其是汽车、文化等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高增长,更强烈呼唤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长春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出来:吉林省省会、东北亚博览会永久主办地、东北亚物流通道核心节点……

  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创新,更是长春服务意识的自我觉醒。

  拉长补短,路径创新时不我待

  长春为实现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目标预留的时间仅有三年。时不我待!

  而这个现实有点残酷:长春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长春有短板。

  根据“木桶理论”,取长补短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在经济领域,“木桶理论”行不通,因为没有“”就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长春必须拉长补短,这就意味着长春服务业必须抓住每一次跨越发展的机会。

  (上接1版)

  机会就在眼前!“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当前最大的机会。为此,我市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先导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促进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企业,构建安全可信的互联网应用环境。

  对长春服务业来说,当前和未来几年,是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在国家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还是在区域发展的新背景下,无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全市上下思想认识、工作基础,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前多的可能。

  为此,我市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中将让产业集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让合理分工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把服务别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把项目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大众创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政策扶持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实施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升、高端服务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四大工程”,拉长优势,补足短板,全力向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目标挺进。(记者 杨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