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出访专家谈”:巴黎气候大会的中国动力

02.12.2015  08:37

  谢来辉(中国社科院)

  2015年11月30日,来自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表达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主张。

  习近平主席巴黎出席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意味着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提供重要的政治动力。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黎气候大会:全球气候治理的十字路口

  数量如此众多的国家元首齐聚巴黎,无疑凸显出此次气候谈判的重要性。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上看,领导人峰会对于谈判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系列重要文件顺利达成。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谈判期间发达国家就减排目标问题陷入僵局,时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在最后时刻亲临京都谈判现场,力促《京都议定书》谈判成功。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也是因为美国和基础四国的国家首脑在最后时刻敲定谈判文本,使谈判不至无果而终。可见,各国领导人的战略决心和决断对于气候谈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是因为如此,习主席在演讲中特别引用了一句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名言:“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全球气候治理是决定21世纪人类命运的制度安排。气候变化是威胁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与气候治理相关的政策和承诺涉及到各国未来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涉及到对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的发展模式的反思和纠正,决定了人类社会从化石能源时代进入一个全新的非化石能源时代的转型。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显示,自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总量95%的170个国家中,仅是履行迄今做出的承诺在15年就将需要13.5万亿美元的投资。正是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如此重大,所以各国支持全球气候治理的具体共识往往难以达成,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政治意愿和决心对于促进和达成共识显得尤为关键。

  当前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一个关键节点。按照2011年南非德班气候谈判大会上达成的“德班授权”,此次谈判将达成《公约》的第三个承诺期,为2020年后的气候行动制定国际协议。因为发达国家的消极对待,导致之前两个承诺期成果寥寥。此前《京都议定书》一直没有得到美国的批准,而加拿大又在2011年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日本拒绝参加第二承诺期。因此,为了实现《公约》提出的“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第三个承诺期的努力极为关键。因为21世纪上半叶对于控制当前快速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时引导和锁定全球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的长期和战略性的转型是一个关键时间段。

  中国:决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力量

  正如习主席在演讲中强调,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国家领导人正带着最大的诚意和决心来到巴黎支持气候谈判大会。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排放大国,中国的承诺与行动对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非常突出。最近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碳排放量首次在经济整体增长的背景下减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贡献。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更为重要的是,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具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能力。中国长期以来就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出详实的减排和适应战略。其中,“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提出,要“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相比之下,美国共和党的一些总统候选人和国会议员还在妄言称气候变化根本没有科学根据,导致美国至今没有出台一项覆盖全国的气候政策。

  巴黎气候大会成果:全球的焦点,中国的期待

  中国对于此次巴黎气候大会无疑寄予极高的期待,也贡献了最重要的力量,中美和中法的三份联合声明已经成为此次大会成功的奠基石。但是,最终能否达成“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还要取决于所有缔约方的共同智慧与努力。未来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全球的目光都将聚焦在巴黎。

  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所表达的,中国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此次大会的。此次大会的意义不仅仅是就气候治理问题达成协议,也是对人类社会能否就全球治理实现法治表现出充分的政治智慧。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任重而道远。无论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全球治理承担中国责任,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