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新农民茁壮成长——吉林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综述
一年来,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以加快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型农业人才为目标,吉林省启动实施农民培训培育“1231”工程。即:100人国外培训,2000人省外培训,3万人省内培育和100万人冬春培训。一代新农民正在茁壮成长。
精选培育对象,用好培育教师,认定培训机构,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吉林省农业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和充实培育对象信息库。从全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中遴选符合要求的学员登记电子信息档案,作为遴选学员的基础材料。对于不同层次的培训,制定不同标准和遴选程序。
建立和完善师资信息库。从全省各级农广校(培训中心)、农业站、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遴选教师和专家1072人,录入师资库,各地聘请农民培训师资必须在师资库中挑选。
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育基地体系。向国家推荐申报并经农业部认定,吉林省吉林农业大学等4个单位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推荐农安县陈家店村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组织人员审查考核,认定国信现代农业等30个单位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东福米业等14个单位被认定为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各级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等172个机构被认定为市、县级培训培育基地。这些机构基本可以满足全省各类各级培训培育工作的需要。
重点落实“五项制度”和“三个办法”。即第一节课制度、学员档案管理制度、抽查检查制度、跟踪指导包保责任制度、台账制度等五项制度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纲》《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教师管理办法》等三个办法。2018年,又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规范》,此项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采取过去传统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开展国外培训和省外培训,同时开发了“吉农科教云平台”手机客户端,让新型职业农民乘上了信息化的直通车。
——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赴国外培训。2017年吉林省先后选派6批次139名农民赴日本、韩国、法国、台湾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超额完成外派100人的既定目标,开创了我国大批量农民国外培训的先河。
——组织青年农场主和职业农民赴省外培训。由培训中心统一组织青年农场主赴浙江、江苏、湖北、山东、陕西等省市参观学习,共组织省外培训407人次,吉林省针对农民意愿和培训需求,积极开展省外学习实训,超额完成培训任务,截至目前,省外实训人数达2100多人次。
——扎实做好省内培训。全力做好现代青年农场培训培育工作,依托吉林大学分期举办8期培训班,学员根据生产生活情况和培训需求,自主确定参加培训时间。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实训基地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500多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多人。全面启动2017-2018年度好冬春培训工作,全省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农民近20万人。
——完善了信息化培训培育手段。吉林省作为全国两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开展手机App信息化培训试点。目前,已完成“吉云智农”农业科教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和率先对9个地区、14个县农民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正在普及推广应用。
为了真正实现培育一代新农民的目标,对接受培训后的职业农民,吉林省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全省培训基地加强对训后职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场主的后续跟踪服务和指导。主要做法是: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项目,指定农技人员与职业农民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合作社及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参加长春农博会、中国农交会等展洽活动和项目推介会、洽谈会,帮助他们找市场,推产品,搞促销。组织与外省农场主产销对接活动。2017年组织开展了吉沪、吉赣两地农场主培训交流活动。在吉林市举办了上海市农广校系统师资培训,举办了吉沪两地“大基地、大市场、大联合”的农场主交流活动,深受教师和农场主们的欢迎。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这样的要求,新的一年,吉林省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加强对外交流培训,强化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加快推进有规模、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加强跟踪指导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