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电商”脱贫记
在一家粮店里,燕麦、小米、绿豆……27种农产品摆在记者面前,琳琅满目。这是一家既普通又特别的店。普通的是,这和其他杂粮店没什么太大区别,各种当地特产一应俱全;不同的是,这是一家由政府扶植贫困农民开的电子商务实体店。
“店里的杂粮基本都自家产的,卖得好!尤其蘑菇走得特别快,卖到了天津、安徽,最远卖到了深圳!”店主魏晓光告诉记者,以前他的销售渠道非常传统,市场范围基本只在通榆县内。由于交通不发达,好商品走不出去,卖得不尽人意。自从开了网店,魏晓光的市场就从县城扩大到了全国,销路不再是问题,收入也是越来越多。
农民“玩”电商或许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让贫困的农民一起当电商、开网店,有计划、有目标地扶持贫困农民通过电商脱贫,确实是一件让人惊叹的事。这正是通榆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的其中一项。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贫困村90个、贫困人口8.45万。为加快贫困群众减贫脱贫速度,2015年通榆县探索将电子商务纳入了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他们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积极成立电商合作社,为贫困户们铺就一条致富路。
“加入这个电商合作社后,就两点好,一个省心,一个多收,最大变化就是发财。”六十多岁的赵秀来言简意赅。赵秀来是通榆县开通镇红旗村村民,自家土地上种有玉米、谷子等杂粮作物,以前他要赶着车去县里叫卖,如今专门有人统一收购,销售不成问题,而且收购价格要比以前高出许多。不仅有价格优势,加入电商合作社后,其成员的种子与肥料也经过合作社精挑细选,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电商合作社的精心遴选和包装,一批批精品农产品产生,价格也随之提高。集约了粗放的生产力,产品价值也更上一层楼,农民的收入自然也增高了。此外,借助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影响力,合作社联系全国范围内的大客户,既推广了当地优质产品,又减少了中间差价,当地的农产品名优品牌也在互联网上声名鹊起......
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源告诉记者,通榆县已经划拨了专项资金,力争到2018年,完成90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全覆盖,12000以上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记者 孙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