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猫冬”时节新景象——铁西区平西乡村民农闲生活走笔
阅读提示
数九寒冬,本该是农民秋收过后“猫冬”享清闲的时节,然而在铁西区平西乡,却有另一番新景象:这里的农民朋友们有的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有的聚集村里闲散劳动力,变“冬闲”为“冬忙”,增收致富;还有的加入到文化大院当中,增加自己的业余文化爱好,使得农闲生活多姿多彩。
新景一:技能培训 “充电”忙
这几天,平西乡海青村村民纪忠玉显得很是兴奋,因为尽管是“猫冬”时节,他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忙着趁机再次“充电”。这不,纪忠玉刚刚和来自铁西区的100多位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参加完铁西区蔬菜办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专业技能班回来。
培训班上,来自省、市各级的农业专家针对农民进行专题讲座,就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培训,让越来越多像纪忠玉一样的农民,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学习经验,开阔思路,成为懂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能型的新型农民。
为了增收致富,纪忠玉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家建立起26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去年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指导后,自家大棚就收到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棚里的头茬豆角卖了7万多元,第二茬也卖了8万多元。”纪忠玉说。
新景二:劳动聚集致富勤
在平西乡獾子洞村6社的一处农家院里,记者刚进门就看见热气腾腾的粘豆包新鲜出锅,屋内几位大姐正在忙着制作粘豆包。一眼望去,尽管仓房稍显简易,但只要提起这里生产的“二丫”粘豆包,可却家喻户晓,从乡村到城镇,从北方到南方,都能看见它们热销的身影。
说起“二丫”,这其实是村民陈丽冬的小名。陈丽冬家里种有1公顷多地,每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可是每到冬天,她就不知道该干啥,“现在农村闲置的劳动力特别多,没事都去打麻将,自己琢磨发现东北农村的粘豆包很不错,感觉很有市场。”2014年,陈丽冬在村里的帮助下,将“猫冬”的乡亲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平西乡双雁合作社二丫粘豆包分社,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致富的新途径。
“没想到做起来效益还不错,姐妹们都没少挣,也挺高兴,今年主动找上门问还整不整了?”经过一年的尝试,陈丽冬赚了5万多元,乡亲们也在农闲时节增加了收入。为了保证粘豆包的质量和口感,陈丽冬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承包了稻田,种植绿色水稻,加工优质米粉,又在林间种植有机小豆,采用零添加的原始工艺制作豆馅,从原料上保证了粘豆包的绿色天然,使得“二丫”粘豆包很快打开了销售市场。
新景三:文化传承生活美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平西乡团山子村8社村民牛国民手中,就变出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剪纸,“就在今年,乡里安排专家到我们村免费教大家剪纸,这样农闲的时候就能坐在家里比划着剪,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捡起来。”
原来,牛国民口中的专家就是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孙丽荣,多年来对剪纸颇有研究,此前在平西乡开展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剪纸培训班上应邀过来为村民们讲课,从而激发了牛国民对剪纸的兴趣。说着,牛国民就将刚刚剪好的喜字和动物图案展现在记者面前。
不仅如此,在团山子村,潮流的激光水鼓以及成套的服装、扇子、手绢一应俱全,不少村民都趁着“猫冬”时节过来学习打鼓、跳舞,让这个冬季本应宁静的小村屯立马热闹起来,同时也让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