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了农民富了——吉林省旅游精准扶贫观察

17.02.2016  09:43

      近年来,吉林省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包装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百姓脱贫”,打开了美丽乡村的致富之门。未来,将积极探索“基地+企业+合作社”的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吉林省将建立起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

      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对应着民俗风情交相点缀,再加上历史悠久的关东文化的熏陶……吉林美丽乡村,令人心生向往。

      “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包装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百姓脱贫”,乡村图景融入旅游产业,让吉林省乡村旅游妙音连连:古老乡村的风貌更美、经济实力变得更强、农民腰包更鼓、文明程度变得更高。

      乡村旅游扶贫,更多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演……

      发展有路——造福一方百姓

      木房、木瓦、木烟囱……保存了青山幽谷、果树农田、鸡犬相闻的古乡村风貌的老木屋,散落在幽静的长白山脚下,这里就是被称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的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群。

      曾经,因为地处深山林区,交通不便,贫穷一度阻挡了村子发展的脚步,如今因为旅游,山里的故事,却已是另一番景象。

      “元旦小长假,不少游客就来村里旅游,看到这的木屋、木盆、木碗、木勺子、木桌子都很惊奇,不少人还特意住下来体验。每个游客都能给我们带来一笔财富,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跑山了!”村民邹吉友笑着说,脸上毫不掩饰自豪之情。

      变化不是悄然而至。因为距离长白山西景区仅30分钟、距离万达长白山度假区10分钟,近年来,原本“”在深山的小山村,紧扣“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主线,注重旅游扶贫,发挥旅游富民作用,努力走出一条“旅游发展促进脱贫致富、扶贫开发助推旅游发展”之路。

      为了打响“锦江满族木屋村”特色品牌,他们从挖掘民俗文化上下功夫。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多次到木屋村考察调研。民俗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表示,锦江木屋村是迄今为止长白山区域发现的保护最完好的木屋村落,是长白山山林民族文化的标志,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山林民族历史文化,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发展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也是在这几年,锦江满族木屋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进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行列,并成为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当地很多人都掌握的木屋建造技艺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屋村的名字随着电视、网络、报纸深入千家万户。

      邹吉友告诉记者,刚开始看到一茬一茬的城里人来到这里,就想着干点什么多赚些钱,镇里就组织他们几个村民到市里的特色农家乐学习,还与农村信用社沟通联系争取到2万元的启动资金。如今,随着锦江满族木屋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村里陆续建起了几户农家乐和民俗旅游合作社,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文化产业,每户每年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邹吉友就是其中最大一家旅游合作社的社长。

      针对确实没有经营能力的村民,镇政府组织成立由村干部发起、能人引路、村民加入的木屋村文化展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租用房屋给予村民合理租金的同时,雇佣村民参与长白山传统民俗文化展示,按月给予报酬,参与的村民户均将增收3万元以上。

      “环境好了,游客才愿意来。我们将不断加大锦江满族木屋村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抚松县漫江镇党委书记白金华说,力争到2016年底,把锦江满族木屋村打造成为长白山下最美乡村,不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沉寂多年的山村,如今正朝着幸福的方向大步迈进。

      扶贫有道——“休闲农业+民俗旅游”深度融合

      “元旦小长假游客就非常多,自己一家人有时都忙不过来,‘旅游饭’确实香呀。”说起乡村旅游,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金大哥笑着告诉记者,以前不种水稻时都要外出找活干,如今的乡村旅游给咱老百姓真正找到了一条增收的路。

      说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过的光东村,如今可是声名远扬。旅游观光车和私家车经常在村里穿梭,农民开设的农家乐、农家饭店里“倾慕者”纷至沓来,朝鲜族民俗表演、特色饮食很受游客喜爱,更有游客喜欢体验插秧、稻田养鸭等现代农业生产。

      “以前村里经济结构单一,脱贫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把民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乡村面貌、村民收入今非昔比。”镇党委书记黄南哲说,光东村村容村貌改造方面注重体现生态化、民俗化、园林化三大特色,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成立了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吸引旅行社将之纳入行程景点,争取扶贫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同时,组建朝鲜族民俗文艺表演队,开展民俗文艺演出;修建朝鲜族民俗餐厅,推出特色餐饮。该村还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先后投资建设窖藏辣白菜体验园、“稻田养鸭”有机水稻园,组织游客参观有机大米生产基地,亲身体验稻田养鸭的水稻种植模式,现场参观有机大米和朝鲜族辣白菜加工制作过程。

      “到2015年12月初,延边共接待了2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说,通过发展乡村游,光东村不仅环境变美了,更直接带动农户70多户,每年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收入8.9万元。

      记者了解到,光东村还将继续打造以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为主线,包含参观展览、民俗体验、田园观光、精品民宿等多种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民俗度假村。主要建设入口服务区、民俗美食体验区、精品民宿区、农家生活区、生态餐饮体验区等五大功能区,把乡村发展成旅游景区,让农特产品成为旅游商品,让农民致富之路走得更远。

      一旺百旺——精准扶贫务实推进

      从光东村到锦江木屋村,诉说的是贫困村逐渐花繁叶茂的故事。纵观全省,嬗变的不只是他们。

      前郭县妙因寺村渔家乐、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从事乡村旅游的户数达村民总户数的85%,全村95%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村民人均旅游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大安市利用湿地、渔业等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参与旅游产业脱贫,带动1万多名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3000元。

      近年来,吉林省把扶贫开发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规划先行、加大投入、创建联动“三步走”,充分发挥旅游扶贫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实际上,吉林省除了把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优先列入扶贫整村推进规划,给予政策扶持外,还选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免费对2015年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进行项目规划。同时,省旅游局发挥自身优势,投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185万元,重点推动了靖宇县龙东村蓝莓采摘体验园项目、安图县茶条村基础设施项目、安图县大戏台河景区项目、安图县戏东景区项目、龙井市民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建设,推动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联合省发改委,帮助安图东清镇加强乡村旅游扶贫3A级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发改委与省旅游局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组织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成了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申报,有72个贫困村入围,高于国家平均值20%。并完成建档立卡工作,识别确认了3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助通榆、安图等贫困县纳入到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行列;省旅游局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建活动中,从贫困县评出12家优秀经营单位,提高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在肯定旅游扶贫效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掣肘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当地农民大都缺乏一定的旅游服务技能和旅游接待相关知识成为乡村旅游的短板。另外,由于缺少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吸引省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存在一定难度。

      当然,做旅游,也不能关起门来做生意。记者注意到,吉林省旅游局将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等多级部门的联动作用,引领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出实招、使真劲,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除了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进行产业融合外,还积极探索“基地+企业+合作社”的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吉林省将建立起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

      前景一片光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