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大中药材学院副院长包海鹰:绽放的青春
在吉林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个人: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25年,全身心投入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培养创新型中药学人才以及药用菌物资源的考证和开发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就是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副院长包海鹰。
包海鹰生于1965年。199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包海鹰随丈夫来到吉林农业大学从事任教和科研工作,这一干,就是25年的光景。如今包海鹰可谓桃李满天下,可谁知到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她又克服了多少困难,承担了多少委屈。
包海鹰博士在读期间,正赶上学校扩招,包老师虽然在读博士,还必须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她几乎把空闲时间都放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所讲的几门课程都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但有一天晚上,包海鹰给学生上完课,去接安顿在学校收发室的儿子,看见儿子双手捧着方便面眼泪汪汪地嚼着,她喊他名字时,年幼的儿子胸中积累的委屈终于爆发出来,哭着说:“你总是备课、上课、学生,你不管我了?我要去找爸爸”。每每想到这些,包海鹰总是觉得对自己的儿子有所亏欠,“我在儿子小时候真的没能很好地照顾他。丈夫图力古尔赴日本学习时,我一个人忙里忙外,那时的困难,真是一言难尽啊!”
近30年的教学工作中,包海鹰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万人。她的学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包海鹰相继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十余门课程,她以其深厚的生物学和中药学功底,精湛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性的中药学、药学人才做出了给贡献。
包海鹰主要从事中药学和生药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她开拓了菌物生药学新兴交叉学科,并在生药学科创造性地设置了菌物药方向。为了研究蒙古孔蘑这种只在文献中看到过的珍贵的食药菌,包海鹰几年来多次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进行考察调研,却无果返回。直到2010年的一天,内蒙古方面打来电话说寻找到了蒙古孔蘑。包海鹰二话不说立即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带上助理直奔火车站前往呼伦贝尔。由于最近的一班火车几乎满员,包海鹰购买了站票,这一站就站到了海纳尔,下车后乘坐牧民的摩托车来到了发现蒙古孔蘑的现场,采集回了这一珍贵的菌种。凭着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和辛苦,包海鹰已是同龄学者中的佼佼者,在探索求知的科研道路上,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爱岗敬业的理念。
2012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山区群众采食野生蘑菇中毒,导致50余人住院治疗。正在陕西讲学的包海鹰夫妇接到了汉中市政府发出的救援申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汉中。在当地,通过查看32份野生蘑菇样品的资料和留样,包海鹰夫妇的坚定结论,为汉中市有效防控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态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控制了中毒事件的继续发生,为保障汉中广大群众食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这种专心科研、精诚敬业、大爱无疆的精神深深感动了380万汉中人民!
包海鹰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明星、长春市“三育人”模范、2012年度中国杰出创意创业名师奖、“巾帼建功标兵”、“吉林好人”、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记者手记:包海鹰眼里“家”的含义已经超出了三口人,而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还包括他的学生们。几十年来,她以身作则,携手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再从这一家中走出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美丽的假,向社会传递爱岗敬业的正能量。千千万万个美丽的家将汇聚成我们美丽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