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五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农业是发展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三个体系”指示要求,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着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城乡居民收入均衡。
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农业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可以说,农业发展的前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阔,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更近。作为农业大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趋势和机遇,抢占先机,克难制胜。
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一融双新”工程,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兴中小城市,建设新型城市。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培育壮大吉林中部城市群,强化支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东西部城镇组团,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内在品质,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发挥县(市)纽带作用,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明确县域发展定位,提升县域产业层级,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心城市支柱产业延伸、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进在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城乡保障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围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发展规模效益型和生态友好型现代化大农业,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产业体系上,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形成粮经饲兼顾、农牧特加并举、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生产体系上,重点抓好科技和设施两个关键环节,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牵引,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统筹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经营体系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改革城乡分治管理模式,将乡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多策并举、多措并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广辟农民增收渠道。要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增加经营性收入;支持农民盘活承包经营的土地、林地、草场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好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创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