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里诞生的金融提案
我是2013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每年的提案,可以说都是“一次提案,全年准备”。每次坐在驻地的房间里,看着自己准备的提案建议,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浮现在眼前……
那一次,我去呼和浩特市金河镇章盖营村养牛户牛双柱的家庭牧场考察,当时牛双柱的奶牛养殖事业正在“起飞”阶段,他的家庭牧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在和我交谈的时候,牛双柱诉说了他的烦恼:成本压力大,贷款难。
牛双柱跟我说,养奶牛要在每年9月份一个月储备全年的青贮,一次需要花费很多钱,自己的钱不够。找银行贷款需要抵押,但奶牛是活物不能抵押,土地是集体的也不能抵押。当地信用社办理的惠农贷款,额度小,手续繁,拿到一部分借款的时候,青贮的季节已过,白忙活一场。每到9月为这个事,自己愁得头发都白了。
对牛双柱牧场考察后不久,在我的倡导下,伊利集团成立了担保公司,专门为牧场、经销商融资提供担保,解决牧场的资金问题。经过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审批,短短20天的时间,牛双柱就申请到了44万元贷款,顺利完成了当年的青贮储备。但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一个牛双柱的问题解决了,全国更多的牛双柱怎么办?
那一年,我对农业普惠金融做了很多深入调查,发现依托农业产业链开展普惠金融,的确能有效弥补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放手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了发展“产业链普惠金融”的提案。后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政策中,也把产业链的作用纳入了其中。
好的提案和建议不仅仅是想出来的,更是“跑”出来的、“谈”出来的。为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多为老百姓做实事,我力争多往企业基层、农村走,主动发现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行业发展的重点、解决问题的难点,然后通过与业内人士、专家的交流形成解决办法和建议,有的写成了提案在两会上提交,也有的通过政协双周会提交或转交有关部门。
几年来,通过考察、交流、思考,我撰写提交过关于乳业产业升级的提案、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提案、激发实验室创新作用的提案。调研中,每次大家称我为“潘委员”的时候,我就更加感到肩上为国家发展、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责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统领性的战略思维。对于战略的具体落实,我会在“接地气”的调研中,问出好提案,跑出好提案。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
(本报记者 徐蕾整理)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