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村脱贫结果实
大棚里的黄瓜和西红柿果实累累,采摘的雇工忙碌不停,收购的商贩和采摘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合作社的收入每天都在刷新着……省级贫困村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的村集体和个人脱贫项目棚膜蔬菜基地,6月初进入了收获期。该村103户贫困户人人露出了笑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截至目前,在包保的市政协副主席吕桂茹和市农委的大力帮助下,该村的脱贫项目棚膜蔬菜基地、光伏发电、开犁网电商、庭院经济等项目全部启动落实,前三项已经见效。“按现在的形势看,这些脱贫项目2016年预计纯收入60多万元。这笔收入不仅能偿还村里20多万元债务,还能实现部分人脱贫。”一位村干部说。
为了让该村尽快脱贫,吕桂茹倾注了大量精力。她先后4次去该村,了解贫困实情,研究脱贫方案。在棚膜蔬菜种植期间,听说雇工困难,她带病帮助栽苗。此外,她协调有关企业,筹集了3万元资金。吉林市农委负责人多次来到该村,组织召开十几次各类会议,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凝聚共识,还二十几次跑省有关部门和金融企业,落实脱贫资金。
脱贫项目必须具有持续、长效的造血功能。为此,吉林市农委为该村量身定做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土地股份+贫困户+产业大户”的模式,为该村破解了脱贫项目资金不足和农村生产经营体制不活的难题,其中的村集体股金和贫困户个人股金来自于政府专项资金和部门扶持资金。
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总投资600多万元、总规模70栋大棚的棚膜蔬菜基地,于3月20日开工,5月底建成投入种植。目前,吉林市农委正在协助合作社注册蔬菜商标,建设擎天柱广告牌,办理无公害蔬菜认证,对接产品销售渠道。秋季,这个基地还将种植40栋大棚草莓。
为解决该村与市场对接不畅问题,吉林市农委投资2.4万元建设开通了开犁网兴隆村服务站,解决农资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难题。截至目前,该网已经为该村农户购买化肥10余吨,线上销售产品收益达3万多元。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吉林市农委协调企业投资10万元,建设了村部8KW光伏发电站。7月初,电站并网发电,每天售电30度,截至目前发电收入近千元。
该村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条件但没有脱贫门路的贫困户有27户。为让这些贫困户尽早脱贫,吉林市农委协调市沃亚食用菌有限公司,为其前期垫付投资,送去黑木耳菌袋6.6万袋,帮其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同时,吉林市农委所属机关处室和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为其包保的1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送去鸡雏1460只和饲料,以及农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物资,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