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关不严了胃里的东西反流进食管

14.07.2015  10:56

40岁的闫先生是 长春 市一事业单位的干部,平时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5年前,胃就不舒服。他以为是胃病,经常吃些胃药。

前段时间,他突然感到“胃病”加重,经常烧心,每天起床都一阵阵恶心,有时还呕吐。吃了几天胃药,也没见轻。

因为闫先生的父亲就是胃癌去世,当时也是恶心、呕吐,他有些害怕,担心自己也得了同样的病。他没敢将自己的担心和妻子说,只身一人来到医院检查。

“十有八九是肿瘤,要是胃病,不能连吃几天的药还不好。”在等待检查结果时,闫先生一脸的忧虑。

■诊断

“阀门”关不严

胃内容物反流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胃癌?”在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普外科,闫先生战战兢兢地问。

“不是肿瘤,是胃食管反流。”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普外科主任姜涛为闫先生确诊。

“胃食管反流?”闫先生一脸茫然地问。对这种病,他从来没听说过。

姜涛说,正常情况下,食物是从口腔进入通过食管进入胃,然后进入肠道。所谓“胃食管反流病”,指的就是本来应在胃里的东西,往上走跑到食管里去。

那胃内的东西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姜涛说,这是因为在胃和食管连接处,有一个阀门———食管下段括约肌,平时当食物经过后,它便把门关得紧紧的。但闫先生这样的患者就是因为这个“阀门”功能出现障碍,关闭不紧了,胃内的东西进入食道,造成“胃食管反流”。闫先生烧心、恶心、呕吐,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病因

身体肥胖或心理压力大

“我为什么会得这病呢?”闫先生很郁闷。

姜涛介绍说,一般情况下,胖人比常人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而闫先生体重达95公斤,属于肥胖群体。正常人吃饭后,食物是从“食管-胃-小肠-大肠”由上向下运动。但胖人的腹腔内压力大,容易导致食物(包括胃液、肠液)反流。另外,闫先生平时喜欢吃过多的油脂类食物,由于不易被消化,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也给反流创造了条件。

姜涛建议,闫先生应该减肥,避免穿紧身衣服、束腰带,避免做压迫胃肠部的动作。不易过度饱餐,过度饮酒,睡前最好不要进食,不要嗜喝浓茶、吃甜食,否则会使反流症状加重。如果一段时间内症状不能减轻,闫先生需要做一个小手术来矫正反流。

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专家张宇朋说:“胃病跟心理因素关系特别密切。”在心理“高压”下,人们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精神因素促进或直接引发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正在年轻化,特别青睐快节奏、高压力的白领。

■危害

不止伤胃还引起食管病变

“这种病不是肿瘤,还需要手术?”闫先生问。

姜涛说,光看“胃食管反流”几个字,大家很容易把它当成单纯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为伤害的就是胃。但“胃食管反流归根结底属于一大类连锁疾病”。不及时治疗,危害很大。

食物反流后,会造成食管内反流性食管炎,即食管糜烂、溃疡、狭窄,严重的可形成食管腺癌;此外,还会引起反流性咽炎、反流性哮喘、非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肺炎等。

■提醒

谨防癌变 尽早治疗

姜涛指出,据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诊断比较简便,只要胸骨后有烧灼感、胸骨后疼痛、口中酸苦味、胃里有东西向上涌动的不适感长时间存在,多数即可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但如果患者年纪较大,或者出现体重下降、大便潜血阳性、吃东西有梗阻感等“报警症状”,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胃部、食道是否出现其他病变。

胃食管反流并不难治。大多数患者通过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以及服用一些中和胃酸的药,基本都能很快缓解症状。

专家指出,患病后,要积极治疗、尽早治疗、规律治疗。否则,长期反流和病情反复,会有食管腺癌的可能性。为此,食管黏膜有糜烂的患者,初次正规治疗必须坚持服药8周,之后再看是否需要调整药量。目前药物治疗基本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除非出现严重的不可恢复问题,则需要一个小手术进行治疗。

■趋势

患者年轻化趋势严重 存在“三低”现象

吉林 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旭东介绍,这类疾病以老年人多见,和年老胃肠功能减弱有关,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严重,因为生活西化,饮食不规律,三十几岁的白领也会得这种病。据了解,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高发慢性病,我国的患病率为5.8%左右。该病在城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

调查显示:高达8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烧心、恶心引起的睡眠困难;大约有1/3患者认为该病影响了工作效率。

新文化记者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