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在交流中达成

11.02.2015  02:07

相约长风破巨浪,勇立潮头唱大风。

2月10日上午,出席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社科、新闻出版、少数民族、宗教等界别委员,在长春南湖宾馆进行联组讨论交流。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从经济发展、民生、教育、法治政府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畅所欲言,意见交锋、观点汇集,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林建言献策。

省领导巴音朝鲁、黄燕明、房俐、别胜学、薛康、赵吉光、王尔智,省政协秘书长包伟参加联组讨论。

我省人口规模不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总量有限;城市结构不合理,缺乏50万到100万人口的大中城市,小城镇规模、实力、城镇化水平偏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延伸能力不强,辐射范围有限……”邴正委员率先发言,一番对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引起大家的思考。结合实际,邴正委员建议,应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针对我省人口规模的特点,实施以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并举的发展战略;针对我省城市结构特点,实施一中心、四群落、三线一边的城市布局发展战略;针对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新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思想在碰撞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达成。

我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深受大家的关注。董英山委员和王伟委员把目光都投向了农业问题。

董英山委员在发言中提出过度单一的农业结构,会带来农业服务业发展迟缓,农业种植业中粮、经、饲结构失调,农业整体收益水平低、自然和市场风险大等问题。为此,他建议调整种植业、加强养殖业、强化服务业、促进加工业,推进“粮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化,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伟委员则从转换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结合互联网思维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激活原有资源,构建新的交易结构,改变农村的种植方式、种植标准、经营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资本助力,实现上游的整合,以品牌思维和标签思维,形成吉林特色,借助网络直销,惠及全国。

法治”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其意义之重大、作用之重要、影响之深远,不言而喻。围绕推进依法治省和法治吉林建设,禹治洪委员提出了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建议。他说,公共法律服务旨在促进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吉林省发展实际看,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无疑是法治建设最直接、最现实、最出成效、人民群众最受益、也最满意的现实选择。

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形成建议。委员们履职的铿锵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我省小微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仍然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刘景平委员在对小微企业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建议:按照我省区域发展定位,结合西部生态经济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实际情况,建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名录,找准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丰富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面对日益紧缺的能源资源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田坚委员提出了研发替代能源解决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建议:“政府可以在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新型能源的扩大使用、替代能源的创新研发上花力气,下功夫,把吉林建设成为山更黛、水更清、天更蓝、人更幸福的美丽家园。

孙丰月委员围绕依托特色地质资源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上,申奉澈委员围绕发挥少数民族社团作用促进城市和散居地区民族工作,张学军委员围绕加快发展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徐金波委员围绕畜产品出口,王俪潼委员围绕建立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列席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于兵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等话题,都提出了建议。

一条条坦诚务实的意见建议,如清风入耳,启迪思想,让我们有理由对吉林振兴发展充满信心与力量!

记者 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