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举行第十三期学术双月谈
3月13日上午,公共政策研究所举行第十三期学术双月谈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莫艳清的关于施坚雅的著作《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的读书报告展开交流与探讨。
交流会上,莫艳清首先对施坚雅的学术背景及其成就做了简要介绍。紧接着阐述了《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该书由施坚雅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三篇文章统稿而成,分为三大部分和八个章节。第一部分对传统社会中农村市场以及市场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分别为市场和中心地、周期性和集期、作为空间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市场结构、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描述了以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限将中国农村市场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变革历程进行分析(分别为传统的变化、现代的变革、与原有农村市场模式的关系、市场共同体与农村人民公社)。第一部分是该书的重点和学术重大创新部分,莫艳清对其进行了重点介绍。在书的第一部分,施坚雅首先清晰界定了农村、基层市场、中心市场和都市等易混淆的概念,揭示了中国传统市场的三种形式和集市安排的规则,随后提出了他最著名也是最受后来学者非议的六边形市场区域理论。他认为,理想的市场区域是圆形,但是由于受到周边市场区域被挤压并且无重叠和空隙,因此每一个市场区域被挤成了六边形。结合几何学原理和中国经验数据,中国的情况应该是两环18个村庄。
关于书的主要内容介绍完毕后,莫艳清总结了施坚雅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贡献。该书横跨了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领域学科,集各家之所长对中国农村市场进行了独到而精辟的解释。因而在本书中,施坚雅先生运用了诸多研究方法:区域研究方法、计量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施坚雅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形态、功能、结构及变迁等理论层面的研究,提出了市场层级理论、农村集市集期排列规律理论、基层市场社区理论(也称基层市场共同体理论)等理论,它对丰富完善关于中国农村市场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际上,著名的施坚雅模式也是在该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而得出的,市场共同体理论、区域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造就后来著名的施坚雅模式。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莫艳清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该书评价的主要代表观点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正面的评价有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提出的。黄宗智认为,施坚雅提出的市场共同体理论不过是矫正人类学家只着眼于小社团的倾向,但结果几乎完全消灭了他的对手。一整代的美国史学家,都以为中国的村庄,在经济是哪个和社会上高度结合于大的贸易体系。因此,未注意到村庄这个单位。当然,否定评价的代表有他的学生克利斯曼和杜赞奇。克里斯曼为了检验施坚雅市场模式的有效性,来到台湾彰化平原进行田野调查,结果发现,施坚雅模式与彰化的实际状况几乎完全不能吻合。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认为乡村生活是由权力文化网络联结的,市场体系不过是镶嵌于整个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之中,而并不是整个乡村社会网络的中心和结点,他只是权力文化网络的一部分。最后,莫艳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学者利用这样的案例来否定施坚雅模式的有效性,但是学术研究就是一种不断得到修正和精细化的认识过程,施坚雅模式所取的,恰恰是处于各种不同模式中间的那个最理想化,也是最有解释效力的平均模式,正因为有了施坚雅模式,我们才有了一个坐标和参照系,各种千奇百怪的模式才能够在这个理想化的参照系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坐标,我们的各种讨论才有了一个据以前行的起跑线。换句话说,施坚雅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批判”和“否定”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甲地的市场模式和乙地的市场模式就找不到对话的平台,许多问题甚至不可能浮现出来。
莫艳清的读书汇报完成后,所内同志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叶菊英对施坚雅的市场共同体理论进行了高度肯定。她认为施坚雅的市场体系理论取得了中国农村社会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他关注到了市场的力量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她还认为不能用不同地区的研究结论来否定施坚雅的理论,毕竟每个地区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情况是由差异。周盛认为施坚雅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们平时的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尤其是搜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张秀梅认为,我们不止需要关注施坚雅关于基层市场的静态分析,更应该关注基层市场的变迁,这种动态的变化对当前乡村秩序的影响更大。黄建安认为,基层市场实际上也是以家族、宗族为中心,两者之间是有重合的。我们要学习施坚雅观察和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视角,取得学术上的创新。
杨建华所长做了最后的总结。他认为,虽然现代化不断推进,但乡土社会文化渗透于城市生活,城市生活都有乡土文化的烙印,现代人的行为、观念还留有乡土社会的烙印。施坚雅以市场为切入口来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是学术上的巨大创新。我们要借鉴施坚雅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如何从经验事实研究来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公共政策研究所)
文章来源: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