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汉爱剪纸 不用构图作品栩栩如生
传统的剪纸作品《鹊上梅梢》
刘亚春从小跟奶奶学习剪纸 本组图片 新文化网 吴廷 摄
“剪山剪水剪河流,剪的老年白了头。锦绣山河剪不尽,你我都在纸里头。”吟诵自己创作的这首小诗时,刘亚春老人站在光影里,已经有些斑白的头发显得那么有光泽。手中拿着自己最近创作的剪纸作品,眼神里都是喜爱。
刘亚春今年60岁,从小喜欢剪纸,从最初的传统窗花,到现在的观察创作,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剪纸。翻开一叠叠的文件袋,里面装着的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剪纸。花朵、山峰、孩童、动物都剪得活灵活现。
从一堆纸里找到的乐趣
17天记者来到刘亚春家,偏巧他正在创作自己的新作品,还差一点点就要完成了。这是一幅传统的“福”字,可就在这传统里,刘亚春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他将十二生肖都融入其中,展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记者注意到,这十二生肖剪得真是精致,生肖鸡的羽毛一丝丝的自有脉络,生肖龙的鳞片也看的非常清晰。除了这幅还在创作的的作品,床上还放了不少他以前的作品,动物、人物、花卉,什么都有。不仅如此,每个人找他给剪纸,他都会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创作。“不如小孩要我的剪纸,我就给他剪一个小学生捡到钱包送给警察叔叔,还有点教育意义。”他说。
说起刘亚春怎么喜欢上剪纸,这其中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那年他才5岁,家里的6个孩子中他是最小的,哥哥姐姐们比这个小弟弟大上不少,而且都有自己的玩伴,没人愿意带着这个小不点玩耍。偏他就是愿意追着哥哥姐姐们跑,奶奶在身后根本跟不上。“那年奶奶也已经70多岁了,因为从小裹脚,走路摇晃,根本追不上我。”刘亚春说。一来二去,奶奶想了个好办法,让这活泼的小宝贝安静下来。“奶奶准备了一堆纸和一把小剪刀。”他说。
“我奶奶会剪纸和折纸,祖传的,奶奶就开始带着我剪纸。”刘亚春说。看着奶奶拿着纸张,不一会儿就剪出了好看的动物,真是神奇,他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自己也学着奶奶剪纸。“奶奶一看,还真有点天赋。”他说。之后的日子里,他可算安静下来了,每天不是跟着奶奶学,就是自己剪,时间过得飞快,这一学就学了好几年。
我的灵感来自观察
长大后,刘亚春当了兵,后来又去粮库工作,工作的繁忙,让他暂时放下了剪纸。这两年他退休了,自己的这份爱好也就慢慢捡了起来。“开始时还有些生疏,后来慢慢又找到了感觉。亲戚朋友知道我会这个,看了我的作品,也都喜欢,所以好多作品都没他们拿走了。”刘亚春说。他总结了自己的剪纸的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剪刀的手上的功夫。“剪纸大多用剪刀的头,所以剪刀的头一定要小而且尖,这样才能让剪刀在纸上顺利游走。”他说。同时,剪纸还是一项十分考验手上功夫的艺术,手上一定要有准,就拿百合花的花蕊来说,每一个花蕊都细如棉线,得剪得恰到好处,还得各有造型。
刘亚春现在的创作,其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而是创作独属于自己的作品。他剪的梅花鹿腿还在运动,身上还绽放着九朵梅花,显得很灵动。他说他的这些创作灵感其实都来自日常的观察。他喜欢去动物园,还喜欢看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把这些动作和行为习惯记在心里。不仅观察动物,他也喜欢观察植物,植物的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感,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的创作还有一绝,那就是不用构图,图画自在心中。他只要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图画,就可以用他手中的剪刀一气呵成,剪出心中的作品。
亲戚朋友们知道他剪纸厉害,都想让他去参加比赛,可他总是笑着说,“我就是玩。”
新文化网(李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