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吉林:警务模式转型升级步入“高速路”
3年前,吉林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实施“做实派出所、做强专业队、推进信息化”和“基层优先、实战优先、科技强警、人才强警”两大战略,以此夯实公安基础、筑牢公安根基;3年后,吉林省公安厅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并强力推进警务模式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升级,向着构建现代警务的方向迈进。
“警务模式转型升级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警务’是核心,‘转型’是过程,‘升级’是落点。全省公安机关必须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为目标,以构建现代警务为方向,推进警务形态、警务运行、警务应急、警务控制、警务格局、警务管理等工作机制全领域、全流程转型升级。”吉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黄关春说。
完善信息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构建扁平化、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模式
走进通化市公安局东昌分局,记者了解到,分局8个城区派出所、2个郊区派出所都实行了“三队一组”或“两队一组”模式。社区民警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三实”信息等;街面巡逻队负责收集接处警信息、社会面信息;案件办理队负责收集案件信息、涉案人员信息;信息研判组负责收集上级指令、网络舆情等信息。
据东昌分局负责人介绍,实施新型警务模式以来,分局共收集各类社会信息近20亿条,采集刑事工作信息1700万条。依靠这些信息,东昌分局不仅破获了一批疑难案件,而且成功预警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312起,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47%。
东昌分局在研判预警、主动攻防上做足了功夫,这在吉林省并不是孤例。目前,吉林省公安机关普遍推动警务行动从事后反应、被动应对向信息主导、主动攻防转型升级,力争做到早研判、早预警,确保预警指令下得去、管控信息上得来。各地公安机关普遍建立了研判室或研判中心,真正实现了信息导侦、导防、导控。
有了信息的深度研判分析,科学调度指挥也就水到渠成。吉林省公安机关一直着力构建扁平化、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模式,努力打造快速高效的指挥决策、警令传递、警力调度、现场处置等工作机制,市级、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和派出所研判室之间也逐步建立起互联互通的警务运行模式。
构建一体化合成作战格局,健全整体覆盖、无缝衔接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近年来,吉林省公安厅全面构建实战化、常态化、一体化合成作战格局,大力完善以侦查需求为导向的合成作战工作制度。一旦发生案件,各警种、部门立即根据案件性质级别启动多侦同步上案、多警种同步响应机制,明确各警种部门的责任,规范同步上案流程。
实际工作中,合成作战机制不仅提高了出警反应速度,而且最大限度节约了警力、节省了办案时间。今年1月4日,松原市发生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合成作战机制,仅用43个小时就成功侦破该案。“以前,我们破案以周、以月计算,但是现在我们以小时计算,这也彰显出我们办案民警的自信心。”松原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王立强说。
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打防结合,在强化合成作战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大力健全城乡社区全面覆盖、单位内外无缝衔接、空中路面科学集成等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防控工作不能有死角和盲区。因此,吉林省公安机关统筹推进视频、网络等相关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街面巡控、边境管控、社区防控、内部稳控、卡点查控等,实现了全领域、全天候、立体式的总体布局防控。
建立一体化、常态化应急勤务机制,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从警力编成、勤务运行、通信联络等几方面入手,吉林省公安机关近年来大力改进预案、训练、指挥等工作,逐渐建立并完善了集应急备勤、街面巡逻、警情处置等于一体的常态化应急勤务机制。
“健全完善网格化巡逻特别是夜巡制度,极大地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吉林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刘培柱表示。
目前,吉林省9个市、州公安机关全部实现了武装执勤备勤,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部位全部实行24小时武装执勤。公安民警与武警荷枪实弹联合在重点部位、区域开展武装巡逻,使当地市民、商家企业吃上了“定心丸”。
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的目标,吉林省公安机关坚持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全力推动依法办事、规范执法、全程管理、网上留痕等工作,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积极推广“警银联合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网格化巡逻”等经验做法,确定了5个刑警大队、8个实战支队、20个基层派出所、25个执法部门等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强力推进全州公安机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吉林省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目前正在完善现代警务功能布局。各级公安机关依据实战、管理、服务等需要,科学规划、建立完善指挥中心、预警研判中心、信息中心、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警用装备管理中心等功能区域,并以此为基点,全力推进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向更高层级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