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这个职业并没有特殊到哪里去

15.07.2015  15:33

        又是一个毕业季,在这个夏天,749万名高校毕业生将离开校园,跨入社会。在这些年轻人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之一,便是那些通过重重选拔,最终进入各级机关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

        他们选择的是一条备受争议的职业道路。在不少人眼里,公务员岗位体面稳定,是“铁饭碗”,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一只脚踏进机关大门,荣华富贵便会接踵而至。而与这种美好想象绑定在一起的,则是人们对于公务员的种种负面印象:“公务员有很多灰色收入”、“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吃喝应酬”……来自公众的偏见,成了公务员群体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这些猜想并不符合绝大多数公务员的真实处境。据《工人日报》报道,许多初入职的基层公务员不仅享受不到传说中的“清闲”,还要经常面对晚间或周末加班。公众偏见和公务员群体面对的现实之间,有着巨大反差,它又再次激发了新的偏见——许多公务员认为自己在战胜无数竞争者后竟只得到这种待遇,频繁地在公共平台上叫屈。

        而那些本来就对公务员群体心怀不满的民众,则将公务员的叫屈解读为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并由此变本加厉地攻击和嘲讽。这些傲慢与偏见,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负面情绪不断聚集到“公务员”这个话题周围,形成了一个电闪雷鸣的舆论“风暴眼”。

        围绕着公务员群体爆发的舆论冲突和随之不断滋长的“仇官”情绪,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要平息这场风暴,其实也并不困难,各方需要做的无非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公务员这个职业,让肩负“天使与魔鬼”两重身份的公务员职业回归到普通人所处的凡间。

        诚然,公务员职业有其特殊性,它与强大的公权力紧密相连,牵涉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因此格外受人关注。然而,绝大多数职业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医生的救死扶伤涉及人的生命,教师的传道授业牵涉人的前途,就算平时受人忽视的城市保洁行业,也关系着城市的卫生水平。公务员或许特殊,但并不一定比其他职业特殊多少。对公务员的待遇抱有过高期待并不现实,对公务员的地位进行过多恶意揣度也不厚道。

        公务员群体当然有义务受社会监督,但公众应当通过合理合规的手段,在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界限内行使这一监督权,而不能把“监督”变成对公务员人身的全方位窥视。让公务员受到公正对待和基本尊重,是监督时必须遵守的底线。公务员群体里出现了害群之马,当然要对他们的堕落进行严厉批判,但若因此随意扩大打击面,伤及那些兢兢业业、洁身自好的大多数普通公务员,恐怕就背离了监督公务员群体的初衷。

        与此相应,公务员也应当用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职业,不能只因为自己在考试中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就以“天之骄子”自居。公务员的职业竞争固然激烈,但不过是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只能说明这些受到激烈竞争的公务员岗位深受求职者欢迎,并不能说明公务员职业高人一等。很多时候,正是个别公务员的傲慢与怠慢,进一步拉大了公务员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的隔阂。

        香港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当年的竞选口号是“我会做好这份工”,这或许是对公务员职业最好的注脚。这句口号一旦兑现,它所竭力追求的脚踏实地、一心耕耘以及怀着不卑不亢的平常心努力服务社会的心态,就十分值得那些初入职场、怀着“为人民服务”理想而入职的年轻公务员们学习。有理由相信,随着看待公务员的眼光回归平常,围绕着这份职业的无谓争论会慢慢平息,理解与包容终将成为主流。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