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公交车专职“医生” 70℃下为车“验伤”
崔永雷今年37岁,从事修理工已经20年
公交修理工的苦累不必言说,每个人却能在苦累中品出甘甜 赵毅亮/摄
穿梭于 长春 繁华的大街小巷,一辆辆公交车承载着成千上万名乘客的人身安全,而在这背后,有一群为他们保驾护航,默默工作的公交修理工却始终在人们视线之外。他们终日24小时待命,只要公交车发生故障,必须立刻到达现场,用腰撑着钻在公交车底下,一修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在车底温度超过70度的高温下为车“验伤”。14日,记者走进长春公交集团东盛汽车公司17路车队,亲身感受公交修理工的苦与乐。
24小时待命 确保40台公交车安全
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终日满身油污,身体不太好,严重的手腕和腰腿风湿,这是17路公交车队7位修理工共有的特质。握在手里的电话,24小时开机待命,任何时间只要接到报修电话,必须立刻赶到现场,确保车队40台公交车安全无误地将乘客送到目的地,这是公交修理工的工作,也是使命。
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17路公交车修理工每天早上4点多到车队,5点20分开始逐一验车,40台车一台都不能疏忽,小到车厢内的烟头,大到车底部是否有明显漏油,水、发动液是否足够等一系列消防、安全情况。所有的车只有经过修理工的手,才能走出车队的大门,开始一天的工作。
按照规定,每台公交车每天必须跑足一定的公里数才算完成任务,为了保障公交车的顺利出行,不耽误公交车司机时间,遇到事故,修理工必须抓紧时间维修。车队里没有车库,修理工一年四季在外面修车,遇到酷暑天,车底最高温度达到70多度,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苦。
无论酷暑严寒 始终坚守岗位
崔永雷是17路公交车队维修部组长,今年37岁,两鬓却已生了白发,从事修理工已经20年。他说,以前的发动机等部件小则100多斤,现在新更换的公交车最少都得500多公斤,爬入车底、检查车况、用腰撑着拧上螺丝,一修就是三四个小时,轮胎重达60斤,钢圈重达100斤,在这里,任何一个维修工种都是技术和力量的“双重考验”。
4年前的一次抢修,让崔永雷印象深刻。当时是寒冬季节,一天晚上,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一辆还有一年报废期的17路公交车快行驶到车队院内时,突然燃气着火,发生自燃,司机反映已迅速将火扑灭,但是崔永雷一检查车线,发现包括发动机、高压线等,几乎所有的线路都被烧了,已经接近报废的边缘。因为离报废年限还有一年时间,报废公里数不到,为了维护队里荣誉,崔永雷硬着头皮查线路,整整查修了三天,几乎把所有的线路重新更换,才保住了这辆公交车。虽然在那次寒冬抢修中,崔永雷双手冻得直发麻,3天几乎没怎么合眼,但是看到最后的结果,无论再苦再累,他也觉得值,觉得自豪。
苦过累过 自有一份甘甜在心间
14日上午,在17路公交车队大院内,几十台公交车干净整洁地依次排列,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维修,组长崔永雷负责机械维修,高井凯负责电路维修,两个人一共带着5位徒弟,轮流值班维护公交车安全出行。
记者探头往车间看,闷热的铁皮车间内仅用一个排风机排出灼热,换胎要有力气更要用巧劲儿。忙了一阵子,高井凯额头上涔出的汗珠,沿着脸颊、下巴往下滴,他抹了抹汗珠,脸上留下了一道黑痕,手上、身上满是机油和污垢,他说:“这还不算什么,要是赶上抢修,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即便是刚换的衣服,也会脏得不成样子。”
35岁的高井凯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除了苦和累,自有一份甘甜。“就和医生一样,医生把一个人的病看好了,心中总有点乐趣,我们把车子修好了,心里也很高兴,也感到光荣。”
城市晚报 记者 张添怡 实习生 潘文慧 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