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农机”响当当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我的根在榆树台镇,这里有我发展的沃土”。谈起创业初衷时张浩说,他把外出务工当作经验的积累和意志的磨炼,渴望早日返乡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39岁的张浩,家住梨树县榆树台镇,现为梨树县顺鑫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浩的创业之路缘于高考落榜对他心灵上的创伤。高中毕业后,18岁的张浩经朋友介绍,到北京丽君空调有限公司做安装工,整天爬楼体、电钻孔、接管道、住地下室,月收入仅有700元,起早贪黑的干活,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无数个夜晚,张浩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吗?不行,我必须努力改变眼前这一切!”
最终,张浩决定回家干一番事业。
1999年秋天,梨树的玉米喜获丰收,张浩通过考察市场发现,冬天“粮贩子”的生意特别火。
“倒粮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干就干,24岁的张浩抓住商机,雇来四轮车挨家挨户收玉米,到胜利乡粮库卖粮。为了节省工钱,他自己当装卸工,每袋玉米170斤,张浩每天要扛200多袋。肩扛麻了,他就抡起双手使劲捶,腰累酸了,他就躺在车厢板上直直腰。当时没有封口机,收粮全凭大头针穿着麻绳缝,张浩的黄大衣兜里总是鼓鼓的,塞满了麻绳。整日“飞针走线”,张浩的双手时常磨出血泡,一不小心,血泡破了,鲜血直流,疼得他直掉眼泪。“那时,我就想,不能被这点痛苦吓倒,我必须勇敢地坚持下去。”
冬天卖粮需要排号,在通往胜利乡粮库的村级公路上,浩浩荡荡的卖粮车排起了长龙,有时一排就是后半夜。坐在四处透风的四轮车蓬里,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张浩的手冻僵了,他就不停地用嘴哈气,脚冻麻了,他就下车跺脚、跑圈取暖,耐心等待玉米验等级。
三个寒冬过去,张浩净挣两万多元,为自己创业赚取了第一桶金。
积累财富的同时,张浩也收获了爱情。2002年夏天,他和爱人利用自家小院靠镇中心路边的优势,热火朝天地干起了洗车业,夫妻俩既当经营者,又当洗车工。由于农村洗车受季节限制,冬天歇业时,张浩就做稻糠生意。从四平生达米业有限公司大批量购进稻糠,租用三轮车走村进屯往养殖户家送货上门。
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张浩发现,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农机具的广泛使用,张浩瞄准市场,自筹资金21万元,做起了农机配件生意,取名为“八路农机配件商店”,主要经营轮胎、轴承及各类农用车配件,品种达千余种,同时经销联合收割机、农用三农车、五联三联车等10多个品种。
“这是个啥东西呀?能卖钱吗?”2010年夏,当张浩把大型联合收割机从公主岭市秦家屯开到榆树台镇时,遭到全家人的强烈反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家伙停在院里沉寂一个半月,果然卖上了好价钱,张浩以12.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秋收派上了大用场。
“买配件,找八路!”张浩的农机配件商店在榆树台镇方圆50公里是出了名的,连锁农机经营网点遍布四棵树、孤家子、刘家馆子及双辽和长岭等地。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2012年,张浩在梨树县注册成立了顺鑫农机有限公司,固定资产500万元,吸纳当地及周边乡镇的富余劳动力70多人,从事维修、售后、管理等工作,员工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
在2012年顺鑫农机公司秋季订货会上,胜利乡代堡村的张剑、四棵树乡付家街村的刘乃侠、喇嘛甸镇前巴家村的唐密、沈洋镇红旗村的张文海分别订购了泰山400、东汽1204、润源4YZP、莱动28等型号的农用车……每到春种、秋收,当地“铁牛”遍地走。
在服务广大农户过程中,张浩始终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受到了村民的欢迎,销量自然有了很大的增长。“农户买了我的产品,我就应该确保人家用的好,用的舒心,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平时,只要谁家的农机具坏了,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会立刻赶过去解决,门锁坏了,免费换门锁,碰掉漆了,他免费给喷漆。有钱没钱,需要配件就先安上,让马达先响起来。
“我给了他们配件,大家给了我广阔的农机市场!”年轻的张浩很快悟出了商海之道。
事业发展了,自己富裕了,但他没有忘记帮助和支持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他暗自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当成了一份责任装在心里。今年秋天,家住榆树台镇二龙村的王春,因身体原因无法秋收自家庄稼,见此情景,张浩把联合收割机开进了王春家的田地,帮助王春免费收割玉米10公顷,令王春一家非常感动。后来,见王春身体恢复好转,张浩安排王春驾驶大型收割机挣外快,20天内,王春收入1.5万元,王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农民工张浩在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遵守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张浩由一名外出的打工仔转变为梨树县响当当的创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