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落实春耕生产八项工作任务
2016年是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局起步之年。全省春耕生产总的要求是:要确保把地种在适播期内,确保把地种满种足,玉米播种4月底基本完成,水田插秧5月末前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600万亩以上,粮食7600万亩以上,为夺取全年农业好收成打下基础,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达到680亿斤以上。重点抓好八项工作落实:
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 今年我省要完成调减籽粒玉米300万亩的任务。 一是 抓好市场引导。通过举办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预测会,聘请专家专题讲解,给农民结构调整支招。重点支持杂粮杂豆、红辣椒、食用菌等区域性产地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发挥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和资金落实,在18个县新增马铃薯、果蔬、特产品存储能力5.5万吨。利用农博会、农交会、绿博会等平台,组织种养大户与龙头企业对接。与大商所合作,在公主岭先行启动“保险+期权+期货”试点。 二是 抓好订单农业。组织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带动农户以销定产。据初步调查,全省鲜食玉米、绿色优质稻米、杂粮杂豆、水果蔬菜、食用菌、辣椒及人参等订单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50多万户。 三是 抓好技术服务。开展农机改造、改装和维修技术服务,解决装备不配套问题。指导农民选种选肥选药,特别是选好改种的小品种。利用电化远程教育网、乡村四季栏目、12316进村入户平台、吉林农网等载体,开展菜单式技术培训,调整什么就培训什么,选派专家巡回指导,做到专项培训调减区全覆盖。 四是 抓好政策支持。统筹国家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和粮豆轮作、粮改饲补贴,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发挥规模经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是 抓好品牌带动。通过调整结构,打特色打品牌,提高效益和竞争力。吉林大米品牌已经初见成效,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借鉴大米品牌培育模式和经验,组织专业策划,利用高端媒体宣传推介,在重点销区建设营销网络,加快把人参、杂粮杂豆、食用菌等特色品牌打出去。
抓好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 今年要完成土地确权任务总量的40%,1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年底前要完成外业实测、内业处理和确认公示任务,全省土地流转规模要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 一是 抓好宣传引导。做好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帮助农民算好账,指导合理定价。鼓励和引导实行“实物地租”,降低经营风险,坚定土地流转的信心。 二是 抓好政策支持。国家和省里围绕扶持规模经营主体,出台了税费减免、信贷担保、政策性保险、用地用电、水利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列出政策清单,实行菜单化、精准化落实兑现。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农机合作社,将农机补贴折股量化给社员按股分红,启动示范性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 三是 抓好规范服务。探索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模式,鼓励支持代耕代收、联耕联种等服务方式。抓好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合同文本,提供一站式服务,1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率先完成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全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9万亩,国土、农发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千亿斤粮食工程已得到国家批复,资金近期也将拨付到位。 一是 要加快工作进度。各地要按照年初确定的时间节点启动项目建设,确保上半年完成40%以上的工程量,确保年度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 要配套完善运行机制。各地要在项目区探索规模经营、农田水利、土地确权等机制创新,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土地互换等问题,确保建成的项目发挥更大效益。 三是 要抓好核心示范片。各地要选择基础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块,整合其他涉农投入,提高建设标准,打造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程农机化。 今年是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行动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国家和省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玉米、水稻生产,在耕种收的基础上,同步抓好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三个环节机械化作业,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5%。 一是 要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继续实施普惠式敞开式补贴,取消季节限制,实行全年补贴,重点支持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等薄弱环节,鼓励购买大型机械,提升整体装备能力和作业水平。 二是 抓好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装备建设。省财政专项资金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捆绑使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17县,扶持建设全程农机化服务主体200个。 三是 抓好深松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今年要在32个县落实保护性耕作300万亩,开展深松作业1400万亩。
抓好技术推广服务。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针对农民增收、结构调整的需要,今年重点抓好节本、提质、增效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 一是 抓好精准培训。抓住开播前的有效时间,结合种植计划落实,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抓好选肥选种选药、配套技术落实、农机改装维修等指导和服务,把培训成果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头。 二是 抓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今年重点抓好26个县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示范推广21种低毒低残农药、6种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探索推广可降解、可回收农膜。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万亩,生物防治玉米螟3530万亩,水稻病虫害防治航化作业200万亩,化肥使用增量控制在0.8%以下。 三是 抓好服务创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试点,依托合作组织、专业公司,围绕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展公益性服务,每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至少启动2个试点。
抓好防灾减灾。一是 抓好旱田抗旱准备。抓紧组织井上配套的机泵管带设备检修养护,完善配套灌溉设备,确保工程发挥作用。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鼓励农民增打应急抗旱井,扩大水利措施覆盖范围,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二是 抓好水田春灌保障的准备。在前段调度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中小水库、小塘坝、小灌区蓄水情况,分别制定应急供水预案,采取增打应急抗旱井、修建临时拦河坝的措施改善取水条件,尽最大可能多拦蓄桃花水,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正常灌溉供水。 三是 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组织农民抓紧清理田间秸秆,提升地温。土壤化冻深度达到可整地标准,立即进行灭茬整地。 四是 针对东部可能出现的春涝,重点抓好排除明水、整地散墒等排涝防汛措施落实。五是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加强气象条件监测,抓住一切有利条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抓好农资监管。一是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狠抓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关键环节,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权套牌、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 二是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止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行为。 三是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抓好金融保险服务。一是 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今年试点范围要扩大到40个县,实现全省县域全覆盖。重点是加强宣传,提高知晓度,力争做到所有乡镇全覆盖,扩大贷款规模。 二是 推进“吉农牧贷”投融资试点。在长岭等1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利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每个试点县省里补贴1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实行“公司+养殖户+金融机构”的融资模式,开发猪牛羊等畜产品抵押质押产品。 三是 加快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设。今年率先在市(州)和14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立分支机构,粮食主产县先行一步。 四是 落实农业保险政策。今年,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葵花籽每公顷保额分别提高到4200元、5200元、3000元、2500元和2500元,前两大作物每公顷提高1200元,后三大作物每公顷提高500元。
全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订单式”、“点餐式”培训,指导农民合理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梅河口市、公主岭市等地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全省今年要完成土地确权任务总量的40%。 (图片来源:省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