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光厅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坚持改革引领 全面推动落实
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宇光
(2015年12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分析“十三五”时期形势任务,部署明年工作。会前,蒋超良省长主持专题会议,专门听取省人社厅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副省长对人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五方面问题:
一、关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回顾
即将结束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年初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 着力攻克改革难点, 人社部门承接的各项改革任务如期推进,有力维护了全省改革大局; 着力回应社会热点, 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民生实事提前完成,较好履行了民生职责; 着力打造工作亮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公务员阳光考录、职称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得到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些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随着2015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我省“十二五”时期人社工作圆满收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人社事业发展最快、作用发挥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历史时期。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把握大势、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全省人社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一)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基本建立,全省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内容略)
(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 (内容略)
(三)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智力支持。 (内容略)
(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大局能力得到增强。 (内容略)
(五)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内容略)
(六)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处机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内容略)
盘点“十二五”时期人社工作,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突出认识和体会。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推进工作的前提保证;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这是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这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四是坚持分类指导、试点先行,这是推进工作的基本路径;五是坚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这是推进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些经验做法,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加以坚持。
“十二五”时期我省人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系统的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各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涌现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也树立了人社部门良好形象,在此,一并向大家致以感谢和敬意!
二、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谋划今后一个时期人社事业发展,应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基础和前提。在新常态下,人社事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机遇、风险和挑战。应该看到,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将达到6.5%,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我省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将为我们做好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夯实物质基础。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省在产业布局、发展动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都蕴含着发展机遇和深厚潜力,这也为我们指明了人社工作与全省大局紧密联系的契合点,明确了下步工作的发力方向。加之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省人社工作的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这都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有利条件。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经济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不同程度传导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经济增速放缓对人才、就业、社会保障、工资收入、劳动关系方面的影响日益显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产生的阵痛,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会显得愈加剧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对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就业方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经济增速放缓增加了就业市场不确定性。从总量方面看,青年群体规模依然庞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保持高位,预计全省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25万人左右。从结构方面看,劳动者技能、年龄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增速放缓使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或者工作时间压缩,或者停产放假,一些隐性失业将呈现显性化态势;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势必导致失业问题更加凸显,加剧结构性矛盾。从创业方面看,我省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创业能力偏弱、创业融资较难、创业成功率不高,带动就业能力有限。此外,我省人口总体呈流失状态,尤其是资源型城市人口萎缩,使我们同时面临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加速并存的问题,虽然青年人口迁出减轻了总量性压力,但大龄的低技能人员加大了结构性压力。总体来看,我省就业总量性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并将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社会保障方面。 市场规律决定着生存能力弱的企业应予淘汰,这需要长期的市场博弈过程,与之相应的还有长期的阵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兜住社会稳定的底线,确保老百姓能吃得上饭、看得起病。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力成本提高,市场主体生存压力增加,我省扩面征缴空间逐渐收缩,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工业基地养老负担沉重、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享受待遇群体逐年增多等因素,基金长期平衡和安全运行风险加大;我省财政支撑力不强,养老保险基金代替承担了诸多政策性保障责任,养老金发放面临巨大压力;2015年还降低了三项社会保险费率,对基金增收又产生冲击。
(三)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人才流失情况凸显,“两高”人才总量不大,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80%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经济建设一线人才明显不足,信息、金融、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人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人才待遇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资金合力效应发挥不够充分,人才流动渠道不够畅通。
(四)人事管理制度方面。 当前,我省公务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考核机制还不完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不彻底,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五)工资收入分配方面。 我省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在全国位次靠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基层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偏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活,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这也影响着消费能力的释放。
(六)劳动关系方面。 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市场出清过程中,企业亏损、拖欠工资、欠缴保险、规模裁员、经济补偿金、集体停工、社会诚信下降等诸多因素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或呈上升趋势;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现行法律法规支持、确保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两难”选择更加明显。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关系将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健全劳动关系协调体制机制任务更加繁重。
(七)自身建设方面。 总体上看,系统队伍的政治素质、组织观念都很强,但对经济工作、全局工作了解还不深不透,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队伍素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都准备不足,官僚作风、衙门习惯、权力意识还不同程度存在,理论研究、实践总结、试点探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无所不知又无所深知的现象还有所存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还一定程度存在着学习不多、研究不深、思考不够的问题。市县等基层人社部门对上级和国家的依赖症依然有所表现,市场化思维、属地责任意识还不够强。
总的来看,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问题不少、困难不小,但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站在寒冬,仰望暖春;肩扛底线,守望民生。
三、关于“十三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人社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既要保持迎难奋进、驰而不息的进取意识,又要保持客观理性,加强分析研判、统筹谋划,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守住底线原则,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和政策属性特点,对事关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政策要以 “活” 为主、对事关民生福祉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要以 “准” 为好、对事关社会大局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要以 “稳” 为要,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谋划全省人社事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推进全省人社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改革、补短板、兜底线、防风险,实现人社工作整体跃升,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 着力做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矛盾。 (内容略)
(二)以公平可持续为目标,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略)
(三)以推进人才兴省为目标,更加注重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内容略)
(四)以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目标,更加注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内容略)
(五)以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为目标,更加注重健全分配机制。 (内容略)
(六)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更加注重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内容略)
四、关于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任务
做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已对2016年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统领、问题导向,切实把人社领域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我们要着力更新思想观念,促进创业与就业相融合,推动劳动力结构改善、素质提升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劳动力短缺省份进行有效衔接,更多关注和服务自由职业者。一 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继续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发展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30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750人,开展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示范活动,引领创业扎根乡土;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创业贷款损益机制;推动大学生创业园改造升级,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就业促进、帮扶援助“三项计划”,落实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开展技能就业和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二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 全省统一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周,继续实行政策落实季度通报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解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制定并适时启动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做好重点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研究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实重点人群免费接受职业培训政策,深化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实施三年劳动力技能升级计划,落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培训贫困地区贫困人员1万人次,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吉林特色劳务品牌。 四是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诚信服务主题创建活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养工程,创建首批省级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谋划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千户百强”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发挥促进就业功效。 五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发展覆盖城乡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为每个街道(乡镇)、社区至少配备1名就业辅导员;总结推广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标准化、劳务经纪人试点经验;建立就业动态监测制度,建设全省统一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双创一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六 是 建立就业目标考核制度 。以省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建立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达到50万人,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100%,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100个,新建5个农民工市民化综合服务中心,农民工市民化培训5000人。对于就业工作,要实行一票否决,尤其是实施三年劳动力技能升级计划、街道(乡镇)和社区配备就业辅导员、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去产能职工安置专项资金筹集等工作一定要落实好。
(二)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法定群体全覆盖。 总的要求是强化增收措施,完善惠民政策,确保制度和基金可持续 。 一是推进参保扩面。 着重对下扩面征缴、对上争取支持,扩面征缴时设计好政策工具、向上争取时谋划好平台和依据;完善社会保险地方法规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大依法扩面征缴力度;创新养老保险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助力创业就业,探索引入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确保养老金发放。 二是抓好养老保险制度重大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全力以赴抓好,确保制度并轨平稳有序;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改革、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等重大政策。 三 是完善统筹层次。 做实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推动省级统筹进程。 四 是提高待遇标准 。按照国家部署,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最低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 五是打造精准化吉林医保品牌 。完善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制度体系,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并推进实施省级统筹,扩大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试点范围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范围,建立重特大疾病“特药”保障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机制,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健全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适时落实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办法。 六 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基金监管力度。 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加快社会保障卡应用推广,持卡人数达到2143万,完善社保省级大集中信息系统、大医保信息系统;落实全省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健全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督机构,强化系统内部审计职能,加大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约谈制度、追责制度,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社保基金监督、系统内部审计要与纪检监察工作实现同步全覆盖。2016年,预计安排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74.8万、662万、262万、1380万、435万、367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着重靠待遇留人,梳理现行人才政策,确保待遇兑现到位;靠事业养人,用事业实现人才价值;靠项目引才,人才培养要和科研项目、技改项目、生产项目结合起来。 一是主动服务大局 。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有效强化人才支撑,统筹调整人才工作载体和项目布局,优化人才政策,优先向战略发展改革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技园区等倾斜,利用省人才开发资金集中资助50名高层次人才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激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导向。 二是统筹使用各项资金 。打造“人才+工作站+项目+资金”的工作模式,将各类专项资金整合为定向有偿使用的双创“基金池”,引导性投向一批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尽快将新技术优势转化为新产业优势,培育结构升级版增长点,助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三是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基本遵循放活、控量、提质,注重监管机制建设,使能上能下成为新常态;引导用人单位自主选人用人,打破资历和身份壁垒,充分激发人才活力,简化程序,提高质量,建立完善人才市场化涌动、充分合理配置的机制。 四是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新型学徒制,打造10个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创建10个师徒创业工作间;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政策机制,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4.2万人。 五是加强境外引智工作 。深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逐步形成高层次专家互带互引格局;加强管理服务,提高出国培训质量和效益。
(四)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打造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着重强调放活、监管和追责,由市场主导劳动力资源,提高依法监管和依法行政意识,防止突破政策框架。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配套政策法规体系,适时开展公务员分类管理,完善和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政策,探索公务员分级分类考试,深入推行公务员岗位绩效考核,提升公务员常规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和基层公务员培训质量。结合公务员法实施十周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公务员管理重点课题研究,提升公务员管理层次水平。 二是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要体现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从大局出发,满足工作要求。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快实现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全面入轨;加强对公开招聘的宏观管理和科学指导,探索更加符合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招聘方式方法;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研究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加强事业单位考核和培训工作的管理指导,做好公车改革司勤人员安置综合协调工作;落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 三是加强军转安置工作 。军转安置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妥善处理安置好与能干好的关系,实施多元化安置,实现军转干部人生价值。落实好裁减军队员额30万期间军转安置政策,高质量完成安置任务;创新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深入推进计划分配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能力培训。
(五)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探索工资增长长效机制。 工资收入分配主要取决于顶层设计和经济发展水平,我们职责是重点确保政策落实落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一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按照国家部署,完善我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研究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标准、落实人民警察工资待遇调整政策,开展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 规范地方津补贴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承接规范津贴补贴工作职能,将市县津贴补贴标准纳入规范化管理。 三是规范企业工资收入秩序 。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我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六)稳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总的要求是,在保障劳动者收入、推动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吸纳就业的多难选择中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一是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化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适时出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以小微企业、农民工及人员流动性较大行业为重点,稳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二是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要研究实施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和市县农民工待遇保障工作警示制度,落实维护稳定属地责任;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创建农民工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进行实名制管理,全方位搞好农民工综合服务;按照国家进度,适时制定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劳动保障监察效能建设、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政策的实施意见;探索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是 加强调解仲裁和信访工作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注重把握群众工作特点,搞好矛盾排查,稳慎解决信访突出问题。2016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七)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 。全面贯彻依法行政要求,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中的作用;建立行政审批内部复核联审制度,深化行政审批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暨省级大集中,全面开展“智慧人社、数字人社”建设,提高数据统计对人社工作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 。窗口单位是人社部门的形象,也涉及百姓情感。要深入开展“星级”服务窗口评选和互检互学活动,适时进行明察暗访,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窗口单位服务品牌。
同时,还要统筹做好扶贫攻坚、政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培训、老干部服务、信息宣传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工作。
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系统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突出四个关键词 。 一是讲“团结” 。要讲诚信,同志之间光明磊落、坦诚相待,加强自我要求,努力保持在职务提升时,党性修养和学识能力同步提高;要讲包容,对工作中的分歧和争执应理性认识、客观对待,能够包容有不同工作意见的同志,共同推进工作;要讲合作,心中有大局,做到分工不分家、同台不拆台,共同下好一盘棋。 二是讲“纪律”。 要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下属,特别是履行好“一岗双责”,对违反纪律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积极支持对违纪行为的教育、批评和查处,对群众反响强烈、口碑极差、影响极坏的,要敢于查办,做到“诛一恶而众恶惧”,形成震慑之势。班子成员要积极配合、支持、接受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敏于事而慎于言,众处管住嘴,独处管住心。 三是讲“程序”。 要按照程序规则开展工作。从下到上要一级对一级负责,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没有极特殊情况不要越级报告工作,班子成员也不要把汇报工作的责任转由分管处室(单位)承担。从上到下要一级对一级支持,大胆放手,让副职有责有权,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还要补位。在工作需要时,打破分管界限,每个人都要服从和服务大局。 四是讲“效率”。 要优化劳动组合,避免人浮于事,科学摆布时间,有效利用各种工作资源,提高工作效能,看工作数量但重点看工作质量、看工作过程但重点看工作结果,要果断决策、果断执行、果断奖惩,敢于坚持组织原则,做到干部能上能下,通过调动干部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系统队伍建设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学习”上下功夫。 人文科学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大家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要摒弃浅阅读、提倡深阅读,系统深入地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涵养生活情怀。 二是在“能力”上下功夫。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过程,要自觉注重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新招录的、部队转业的、干部调动的,都要在提升能力上多用心思,重点解决业务素质不强和执法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是在“责任”上下功夫。 给干部压担子是最有效落实责任的方法,要以岗定责、以责问绩、以绩用人,干部安排和使用是工作需要和组织决定,要“用前不许愿、用后不卖好”,班子成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向党组推荐干部,以公正科学的用人导向引领队伍成长和事业进步。 四是在“落实”上下功夫。 完善督查环节和流程,丰富督查形式和方式,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层层传导机制,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机制,重点解决“中梗阻”和不作为问题,切实增强督查工作效能,实现督查问责常态化。要保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善于从宏观战略上审视把握、微观战术上创新落实。 五是在“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动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进行同步调整。我们的许多政策都是框架性、原则性的,地区情况千差万别,必须用创新的办法、管用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选择好突破口,解决好两难问题,达到双赢目的。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在全系统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思维,省厅每位厅领导要在分管范围内,围绕着阻碍我省人社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至少提出一项创新性举措;各市县要加强思考,推出创新亮点,大胆实践探索,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作为。 六是在“廉政”上下功夫。 必须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要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继续加强警示教育,用反面典型教育干部队伍,将隐患当成危害来对待、将小事当成大事来教育、将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剖析;要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要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廉政要求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两手抓”,而且“抓得实”。
同志们,“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业已谋划,2016年工作任务也已确定,宏伟目标鼓舞人心,美好前景凝聚力量。我们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在深水区中流击水、在攻坚期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努力开创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