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颁行一周年取得重大成绩
至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整整一年时间。《规划纲要》明确了2015—2020年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大力推进综合年鉴工作等十一项主要任务,描绘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国家对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国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一年来,面对党和国家交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结合第二轮修志进入攻坚阶段的实际,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作为头等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科学谋划,扎实工作,引领地方志事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打开了工作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高度关注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于2014年2月到北京首都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2015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在抗日战争研究上发挥应有作用之后,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4月就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专门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2014年11月就《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之后,2015年12月又对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4月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和2014年11月、2015年1月连续两次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之后,2015年12月又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地方志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规划纲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更大作用。王勇国务委员2016年5月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传承弘扬修史修志优良传统,科学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血脉。在短短时间内,中央领导同志连续不断地就地方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肯定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作用,对地方志工作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是极为罕见的,充分凸显了地方志工作作为国家基础性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一年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将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站在不辜负党和国家交付重任、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来深刻认识《规划纲要》出台的深远意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化作做好各项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其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专栏25“文化重大工程”第六项“中华典籍整理”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这是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写明“加强修史修志”的内容,明确将地方志事业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在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既是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特别是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一纳入”在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层面的重要突破,对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布后,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一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科学谋划并扎实推进《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从2013年12月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建成立起至2015年8月《规划纲要》出台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连续到20多个省(区、市)调研地方志工作,问需、问计于一线,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规划纲要》文本,使《规划纲要》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规划纲要》出台后,王伟光、李培林马上在中央主要媒体、网站发表文章、接受采访,对《规划纲要》进行解读宣传,扩大影响。王伟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盛世修志助力中国梦》,李培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为到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而努力》以及接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均引起热烈反响。随后,王伟光、李培林还陆续到10多个省(区、市)调研,检查指导《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与此相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先后于2015年9月印发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的通知并召开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会议、2015年11月印发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意见、2016年3月印发学习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一方面突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突出强化督导、落实责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根据《规划纲要》明确的主要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研究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将其作为落实《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最主要的抓手。“十大工程”包括民族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中国地方志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民族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方面,第一批9部志书即将出版;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方面,第一批11部志书已于2016年5月公开出版并举行首届全国名镇论坛暨中国名镇志丛书出版座谈会;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方面,“两翼”之一翼的《中国方志发展报告(2015)》已出版、《中国方志发展报告(2016)》将公布实施方案,另一翼《中国年鉴发展报告(2016)》进入撰稿阶段;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面,中国方志网、中国地情网与方志中国微信公众平台、方志中国手机报均开通运行,《中国方志》报正式创刊,国家数字方志馆、中国国情网建设稳步推进;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方面,国家方志馆“方志中国”展览已开展、馆藏图书编目上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魅力中国”展览已进入深化设计阶段,方志出版社已在四川成都、山西太原、湖南长沙、浙江绍兴建立分支机构,2016年年底前还将在黑龙江哈尔滨、广东广州等地建立分支机构,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初见规模;中国地方志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方面,将2015年确定为培训年,一年多来先后举办了有关新任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年鉴主编、省志编纂、市县志编纂、名镇志编纂、援藏志鉴编纂、年鉴编纂、年鉴开发利用、方志馆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内容的业务培训与研讨10余次;其他工程方面,或刚刚启动,或即将启动,均在稳步推进。
一年来,各地坚持以“一纳入、八到位”为主线,全面落实《规划纲要》。“一纳入、八到位”,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这里,只选取介绍各地在落实“一纳入”和“八到位”中“规划到位”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在落实“一纳入”方面,继国家“十三五”规划写入“加强修史修志”从而在国家五年规划层面实现突破外,北京、上海、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市)均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多个省份均属首次。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有四处提到地方志工作,分别是“强化……史志修编、经典普及力度”,“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城乡地方志文化建设”“提升文化馆……方志馆等的服务水平”;上海、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均有一处提到地方志工作,如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编好地方志”,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实施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程”,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重视修史修志”,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地方志工作”,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加强修史修志工作”,青海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统筹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完成省、市州、县三级志书修编工作”。北京、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还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政府工作任务。
在落实“八到位”的“规划到位”方面,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已有20个省(区、市)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划性文件。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市)先后出台本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或规划纲要,内蒙古、江苏、湖北、广西、新疆等省(区)先后出台贯彻《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或方案,辽宁、湖南等省出台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总之,一年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狠抓《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进入高位运行态势,发展后劲很足。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