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95年的光辉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期间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实际,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接力探索,成功开辟出了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当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生产力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道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也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根据自己的国情,开辟出一条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之所以引起世界瞩目,就在它是一条既符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和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无论任何人,只要不抱有偏见,都会由衷地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点赞。
中国道路的成功充分证明,世界各国文明存在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发展道路的选择只能以本国国情和实践为依据,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世界上没有固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可供选择,立足自己的国情,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中国道路的成功,用生动而鲜活的实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成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也深刻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强国富民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回答和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无论何种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全面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提供了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针对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各个领域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得到巨大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体制,保障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成功地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各项具体制度体制。这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离不开党的领导。树立制度自信一方面源于人们对制度的基本原则、价值目标的认同,另一方面取决于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提供的动力机制和保障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始终是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宗旨和原则规范着制度价值;党的政策方针把握着制度走向;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制度绩效。正是因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诉求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制度自信才有了扎实的根基。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肖贵清,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