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白城走进中央党校大课堂 中央党校专题班就白城生态建设实践开展专题研讨
7月8日,中央党校第64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班,举行生态建设实践与探索专题研讨。白城市委书记李晋修作为专题班学员,围绕建设生态白城,助力“美丽中国”,与各位教师和全体学员进行交流研讨。
李晋修详细介绍了白城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等情况。他说,白城历史上生态环境比较优良,水草丰茂,湿地众多。但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气候变迁等影响,白城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干旱少雨,土壤沙化、碱化,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干旱、盐碱成为白城生态之痛。
在谈到白城推进生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时,李晋修说,为加快改善白城生态环境,白城历届党委、政府付出了不懈努力。2012年初,白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环境立市、兴工强市、创业富市“三大战略”,首次把“环境立市”作为第一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白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力组织实施了活水、造林、整地三大生态基础工程。接续开展“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和“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活动,6年造林2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通过实施“引嫩入白”、“河湖连通”等重点水利工程,增加蓄水量11亿立方米,新增水面180万亩,改善和恢复湿地550平方公里,恢复草原、芦苇60万亩;积极推进吉林西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05.5万亩,改造盐碱地10万亩,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治理保护格局。
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李晋修结合白城工作实际,谈了四点体会:一是必须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出发点,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和自觉行动。二是必须把系统化思维作为根本方法,充分发挥水、林、湿地、草原等各个生态系统的耦合作用,统筹谋划、系统实施,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三是必须把破解制约瓶颈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关键难点问题的破解,从根本上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治理之路。四是必须把全民动员、凝聚合力作为重要举措,上下联动、内外发力,形成推进生态建设的强大合力。
围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李晋修重点从建立系统全面的法律保障机制、健全最严格的保护与治理机制、强化开发建设的政策引导机制、完善破坏生态的责任追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想法和工作建议。
研讨班还播放了《白城生态建设纪实》专题片,各位教师和全体学员围绕白城生态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白城通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实践,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白城经验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从理念上看,白城突出区域特点,把水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做强,破解了风沙、干旱、缺水的难点,在活水、造林、整地中,贯穿了改革创新这条主线。在生产上,突出了低碳、清洁、循环、绿色理念;在生活上,顺应了健康、安全、舒适潮流;在生态上,追求了山、水、林、田、湖、草原等生命共同体的打造,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从理论上看,白城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态领域的成功范例,充分体现了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借势承事、促进发展。尤其是在生态建设中时刻不忘“可持续发展”,在区域总体发展上注重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贯穿始终,较好体现了贵在创建、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的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学员纷纷表示,白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生动案例,对学员们回到工作岗位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和学员们还结合各自的学习思考和工作实践,就加强生态法制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据悉,中央党校进修部明确表示,要把白城生态建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作为今后中央党校的重点教学案例,纳入教学实践和培训计划。这必将极大地提高白城特别是白城生态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