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以全民健身工程为依托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运动高潮
多年来,吉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群众体育在凝心聚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并给予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听取体育局关于群众体育工作的汇报,帮助把握工作方向,落实工作措施,把全民健路径工程、百项(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作为全市民生重点工程来具体落实。其次,强调政府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坚持大型群体活动政府发文、政府主办。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月;举办了三届全民健身百日行系列活动;举办了四届“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暨全市优秀健身项目展示活动。每次活动注重推陈出新,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规模更加宏大,参与人数更多,活动范围更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二、充分调动社会体育组织力量,发挥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加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主体的社会体育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带动作用,是保障群众体育事业长盛不衰的动力所在。为此,我们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的活动组织模式,确立了“建、扶、培、促”的工作方针,加快了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的步伐。首先,我们提出了建设标准化协会、俱乐部的工作目标,并在“组织健全、会员发展、活动经常”等具体要求的规范下,逐年对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进行达标改造;其次,投入近30万元资金,对改选改造后的协会在开展活动上予以扶持,帮助其尽快实现自身功能的正常运转;三是依托驻市大学,加快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步伐,迅速壮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四是实施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协会、俱乐部、晨晚练站等社会体育组织年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先进,敦促后进。到目前为止,我市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已发展到45个,民办非企俱乐部近50家,晨晚练站30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全民健身志愿者近5000人。
在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群众体育活动,全方位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各级社会体育组织平均每月组织各种类型的赛事活动都达10多项次,达到了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身心受益、融入生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全民健身活动遍布江城,已成为了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靓丽风景,在全社会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基本实现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的群众体育工作目标。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居民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体育人口逐年增加,目前我市体育人口已达到了全市人口的30%,全民健身活动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加经济新亮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对宣传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美誉度起到了特殊的“名片”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在打造城市知名度和美誉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此过程中,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利用自身特点,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对宣传城市、推介城市,积极扩大城市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承办了“2005.步步高 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启动仪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张发强及省、市主要领导出席了活动,活动内容重点突出我市冬季龙舟、冬泳表演等内容突出了我市冰雪文化特色;2007年,举行了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同步进行了极具东北特色的大型鼓乐龙狮秧歌表演,整个传递活动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特别是龙舟载着亚冬圣火沿着秀美的松花江徐徐启航的画面,为第6届亚冬会增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一度成为各大网站点击率最高的视频画面之一;2008年7月15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我市隆重举行,活动展现了吉林市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展示了江城人民“同舟共济、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以及与世界同步而开放的胸怀。特别是将国粹艺术京剧设置在吉林市地标性建筑江城广场上进行展演,不仅表达了吉林市做为京剧的发源地,具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使国粹艺术与奥运盛会得到了完美结合,在新浪网上被广大网民评为奥运火炬传递精典创意之一。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使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魅力城市——吉林市。2009年,组织了中国吉林第14届国际雾凇冰雪节龙舟起航“祭江祈福·龙舟点睛仪式”及“千人冬泳松花江活动”,这两次活动紧密结合冬季龙舟及冬泳的特点,使民俗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成为整个雾凇冰雪节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2011年 9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圣火采集仪式暨吉林雪上赛区火炬传递活动,在吉林市风光秀丽的北山风景区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及省市领导出席了仪式。在我市举行圣火采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整场仪式以满族祈福仪式为基础,以钻木取火的方式采集了火种,融歌、舞、乐、民俗为一体,突出了吉林市作为满族发祥地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2012年,举办了无限极·2012世界行走日(吉林市站)暨“神华杯”吉林市全民健身大巡游活动,来自全市各界2万多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在巡游过程中还进行了优秀全民健身项目展演,创下单次活动参与人数之最,活动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3年,承办了2013·中国龙舟公开赛(吉林市站)暨中国龙舟公开赛启动仪式,俄罗斯、香港、澳门及国内众多代表队参赛,国家体育总局、国际龙联、中国龙联及省市领导出席了仪式,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秀美的松江风光再次得以充分展现; 2014年6月25,承办了吉林省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来自全省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共12支代表队在风光秀美的松花江畔政府前广场进行了精彩的技艺展示,省体育局及相关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活动圆满顺畅,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2014年9月22日,为了积极配合“城市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全民健身的理念,举行了“城市无车日”全民健身健步行及全民健身成果展示活动,相关市领导及各界群众近3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这一系列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引起了央视新闻、央视体育频道、中国体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凤凰卫视、吉林卫视、吉林日报、新文化报、新浪网等国内各大媒体及部分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争相予以报导,使吉林市一度成为被受注视的焦点,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特殊“名片”作用。
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的社会效应日渐凸显
近年来,我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秉承“体育服务于民,必先问需于民”的理念,开始向既能为运动队提供训练服务,又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让更多群众受益的方向转变。
松花江万米全民健身长廊以“千米健身路径,万米健身长廊”为主题,2007年开始实施,是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由市体育局负责,项目资金来自体彩公益金,目前已建成6个全民健身休闲广场、4条全民健身路径长廊,还有沙滩运动场、篮球广场、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冬泳站点、乒乓球场、毽球场地、武术场地等场地,在松花江城区段初步形成了“活动有广场,健身有路径,运动有设施,特色有站点”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如此专业的健身场地,且形成规模,又完全免费,以松花江为依托的万米全民健身长廊堪称国内罕见的特色一景。
与松花江畔的健身气氛同样浓厚的还有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全民健身工程。按照“市州有中心、县区有广场、社区有路径、乡镇有设施 、村屯有网点”的“五个一”全民健身工程要求,我市从1998年至今,由国家、省、市累计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875处,投入各类健身器材近2万余件,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这些器材主要投入在人群密集 、贴近群众生活、方便群众健身的居民小区、城市公园、广场、县市区乡镇广场、重点村屯的文化广场等地。老百姓走两步就能碰到健身器材,由最初的偶尔碰两下,到天天都乐此不疲。可以说,密集的器材投放带来极强的辐射带动效果,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全民健身工程因此被百姓亲切的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目前,占地面积约5公顷,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8000个固定座席,3000个移动座席的吉林市全民健身中心(万人体育馆)正在建设中,是一座集演艺 、大型集会、会展、全民健身于一体综合性体育场馆。同时,冰上中心训练馆维修工程也将在年内施工,训练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固定座席960个,维修完善后的训练馆将作为全民健身中心附属设施,在为冰上项目比赛训练提供热身场地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主体育馆健身项目的不足。上述两馆在建设和维修后将成为我市体育基础设施的双子星座,将极大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不足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辱使命,进一步开创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