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年专家来支招
春节期间,似乎只有大鱼大肉才能表现出节日气氛。
专家指出,很多家庭春节饮食最常见的“三宗罪”是:荤食过多,素食较少;口味浓重,盐分过多;零食高脂,饮料过甜。健康的春节饮食其实只要做到平衡搭配、营养均衡、科学饮食,就可以实现健康吃喝。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节日餐桌尤其要注意荤素搭配。荤菜和素菜的最佳混搭比例应该维持在1∶3左右,如果觉得不够丰盛的话,也可以增加一些半荤半素的菜。一餐中的菜肴最好有主食、绿叶蔬菜、浅色蔬菜、菌类蔬菜、豆制品、坚果、薯类、蛋、禽、鱼、肉等,这样品种较为多样。
此外,荤菜应多选用脂肪含量少的鱼、虾、禽肉,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深海鱼、兔肉、羊肉、鹅肉、鸭肉等;素菜应多选用抗氧化能力强、叶绿素含量高、高维生素C、高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芥菜、菠菜、菇类、藻类等。这类蔬菜有利于增加肠胃蠕动。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少油、少盐,以清炖、炒制为主,尽量不油炸。
美味在前,怎么才能管住自己的嘴呢?专家建议,吃肉尽量选带骨头的肉,吃鱼专门吃背鳍附近和尾巴,这些东西吃起来慢,而且实际上进嘴的肉并不多,还显得很有饮食乐趣,让人吃得很投入。另外,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吃蔬菜上,特别是那些没什么油的绿叶菜和凉拌菜,可以慢慢嚼。这样既饱了口舌之欲,也不会让肠胃负担太重。
聚餐后,下一餐最好喝碗清粥,最好是粗杂粮粥,配上适量蔬果。
过期食品对身体有危害
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用时间,在保质期过后,一些特定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如冷冻食品过期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味道、口感等已经发生了变化,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可能发生轻微氧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也可能由于包装打开或者储存不当而提前发生变质。
厂家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让其不发生感官上的变化,可能会加入一些化学原料,比如防腐剂。人吃了会造成慢性毒害,小孩和孕妇尤甚。
食物中毒分为生物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生物型中毒,是指过期食物受沙门氏菌、弧形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等突发性疾病;此外,过期食物在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黄曲霉素、亚硝胺、丙烯酰胺等物质,导致化学型中毒,诱发癌变、心血管疾病甚至基因突变。
常见食品的保质期
乳品:新鲜乳品冷藏保质期通常是7天,如果暴露在常温下,几小时就会腐败变质。
奶粉类食品:马口铁罐装密封充氮包装为24个月,非充氮包装为12个月,玻璃瓶装为9个月,塑料袋装为6个月。
食用油:通常的保质日期是18个月,这是以包装未开封为前提的。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相应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米面:米面的保质期常温下是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储藏条件也正常,可以延长到24个月。但米面一旦发霉,绝不可食用。
酒类:11度~12度的省优级熟啤酒为4个月,普通熟啤酒为2个月;10.5度的熟啤酒为50天;果酒为6个月;汽酒为3个月。
面包糕点:一般冬天7天,春季3~5天,夏季1~2天。因为含有水分,如果保存不当,面包糕点也许隔天就会发霉,一旦发霉,必须弃食。
蛋类:没有固定的保质期,3~5周内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蛋类每过一个星期,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必须尽快使用。(城市晚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