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创作唐卡是一种“修行”
放牛娃达杰桑布17岁起学习唐卡,首次独立创作便崭露头角,自称画不好唐卡是一种“罪孽”
达杰桑布在自己的画室中专心创作唐卡。西藏自治区从事唐卡绘画、制作的画师、技师和学徒达到2000余人,达杰桑布就是其中之一。
24岁的达杰桑布端坐在窗户前,阳光从他的背后射进房间,落在他左手持着的画布上。他右手正握着浸满金粉的细头画笔,为一幅唐卡上色。完成这幅唐卡需要半年以上,这样的绘画姿势每天要保持十来个小时。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同时,其独有的文化也被更多世人熟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唐卡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新京报记者赴藏采访90后唐卡画师达杰桑布发现,一批后起之秀已经接过西藏传统艺术的旗帜,开始崭露头角。
达杰桑布浓密的头发是自然卷,穿着枣红色套头衫印着蓝色的波点,领口微露出内搭的白色衬衫,戴着一只腕表。一条黑色牛仔裤显得达杰桑布的腿更细瘦修长。
看起来,这个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与“潮人”们是一路人。他用着一个碎屏的苹果手机,里面下载了诸如韩国歌手李孝利、权志龙和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歌曲。达杰桑布的工作却属于西藏古老传承——唐卡画师。
拜师
放牛娃肯吃苦打动师傅
如果7年前没有师从唐卡画家普琼,达杰桑布可能至今还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土布加乡放牛。如今,在距离布达拉宫9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达杰桑布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
这个20平米坐北朝南的小屋阳光通透,透过窗,拉萨湛蓝的天空一览无余。房子是达杰桑布的姐姐租下来的,一年房租1300元。院子中摆放着通往平房楼顶的梯子,远眺可看到不远处山腰上错落的寺庙和飘动的经幡。姐姐把采光最好的一间偏房给了达杰桑布,还在他的房门前布置了几盆花草。花盆不够用,一株花儿被种在茶壶之中。
达杰桑布的父母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务农,家中有9个孩子,并无艺术方面的传承。年幼时的达杰桑布喜欢绘画,然而囿于条件,只能对着同学带去的佛像临摹。
读到初中时,达杰桑布就辍学回家放牛。一次偶然的机会,达杰桑布拜当地孜东画派画家普琼为师。孜东画派系当地独有风格,属于后藏地区勉唐画派的一支,普琼的父亲是该画派极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普琼还记得,拜师那年达杰桑布17岁,几乎没有任何绘画功底。“这个黝黑瘦小的少年眼神中有一种笃定的力量,还有令人难忘的纯真。”普琼说,正因如此,才让他认定达杰桑布是个能吃苦的孩子,感觉达杰桑布内向安静的气质能坐得住多年学画的冷板凳。
在西藏,唐卡师傅收徒弟延续着传统。这是一种类似父子的关系,弟子离家,与其他学子一起在师傅家中吃住。这期间,学生虽不交学费,但需从家带去一些干粮作为补给。第三年学习结束后,普琼老师会给学生发一些生活费。
开始时,达杰桑布的父母并不支持儿子学艺。毕竟,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学习唐卡往往长达几年、数十年,这意味着达杰桑布只能给家徒增负担,却不能分忧。达杰桑布最终说服了父母,至今已学习了7年唐卡技艺。虽然他还没有完全毕业,但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转而支持他。
学艺
沉静细致甘坐冷板凳
唐卡的颜色鲜艳,以红、黄、蓝、绿、白为主色,是藏文化的一种象征。
唐卡的精美细腻令人叹为观止,学习过程却异常枯燥。
达杰桑布每天早上7点开始练习绘画,晚上8点才结束,午饭仅作片刻休息,晚上还需阅读相关书籍,加强对佛学的研习。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学习唐卡从基础的白描开始,接着是佛像度量经,也就是学习佛像的比例。每个佛像的比例不尽相同,初学者首先要学习临摹释迦牟尼头像,这个过程通常就要持续两年。
了解唐卡绘画的人说,这个过程听似平常,坚持下来着实不易。要成为一名画师,必须要克服孤单寂寞。当同龄人在外玩闹的时候,达杰桑布要坐定冷板凳。他也曾一度想放弃,但想到自己没有其他技艺,便继续坚持下来。
起初,普琼老师一度有些灰心,因为达杰桑布相比其他学生,是个“后进生”,且并未展现出太多天赋。他曾批评过达杰桑布,甚至吓唬说要赶走他。这令达杰桑布很伤心,有时也会一个人偷偷哭泣。
西藏自治区美协秘书长拉巴次仁曾去过达杰桑布的住所。在他眼里,达杰桑布更擅长画小而精的画作,对画作要求较高,宁愿一年只画一张精品,而不愿泛滥式创作。然而在普琼老师看来,学画的过程中,学生应质量、速度并重。达杰桑布认为,质量应是第一,速度慢点也无碍。渐渐地,普琼发现,这正是达杰桑布与其他学生最大的不同,他一度觉得应反省自己,从达杰桑布身上学习。
普琼看到了达杰桑布的特质:他沉静有耐心,细致有热情,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画师应具有的品质。为照顾他,普琼单独辟出一个画室,供达杰桑布练习。
成绩
首次独立创作崭露头角
作为一种绘画作品,唐卡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初唐卡由寺院僧侣绘制而成,精细度极高,耗时很长。唐卡内容也多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藏传佛教所供奉的神明有关。
在西藏,画唐卡是一件虔诚的事情。正如普琼教导弟子们,开始作画前,要看藏历,挑选吉日,画师还要洗净双手确保干净,甚至不能乱吃东西、抽烟喝酒。“唐卡是神圣的,画唐卡是光荣的事情。”达杰桑布认为,作为藏传佛教的信徒,这是一种“修行”,是在积德。
正因此,对达杰桑布而言,创作时最大的心理压力是怎样精准地完成绘画,会不会偏离了度量经。用达杰桑布的话说,“如果度量有问题的话,不仅是画作失败,而且画师会有一定的恐惧感,是一种‘罪孽’。”
西藏自治区美协秘书长拉巴次仁说,首次注意到达杰桑布是前年的一次唐卡展。普琼当时选送了一幅唐卡参展,其金线描绘的细腻程度给拉萨的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询问后才知道,金线部分由其弟子达杰桑布参与描绘。当时,这个陌生的名字就留在了评委们的脑海中。
去年9月举行的西藏唐卡国际艺术节中,达杰桑布崭露头角。事实上,这件《释迦牟尼》唐卡是达杰桑布独立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在这尺幅不大的作品中,达杰桑布以专注的笔法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及其随侍的弟子。释迦牟尼面相慈和,右手延伸过膝,坐于莲台之上。这幅作品随“西藏文化薰礼——佛化万相美术大展”去台北参展,与大师们的作品并列。
2006年,唐卡艺术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在此之后,西藏举办过多次画展,这让达杰桑布找到了平台和同行者。对于未来,达杰桑布说:“希望自己能够传承好唐卡这门艺术,努力向历史上优秀唐卡大师看齐,取得一些成就。”
■ 名词解释
千年唐卡获誉藏族百科全书
唐卡一词源于藏文音译,意为“佛祖的卷轴画”。唐卡以表现藏传佛教为主,题材涉及社会历史、生活习俗、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和藏医藏药等内容,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自从松赞干布绘制出唐卡《白拉姆》像后,唐卡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截至2014年年底,西藏自治区从事唐卡绘画、制作的画师、技师和学徒达到2000余人,专业唐卡企业30多家,唐卡画院和培训机构等民间组织近100家,西藏自治区全区唐卡销售年产值近亿元。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