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吉林信访系统年均化解积案5000件以上

10.01.2016  00:42

十二五”收官之际,记者在省信访局得到一组数字:全省信访系统每年化解信访积案5000件以上,新发生的信访案件办结率达85%,信访总量年平均降幅达19.54%;率先在全国建立的信访专项救助机制和信访纪检监察机构,推动化解信访疑难案件1.9万余件,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5年来,全省各级信访部门肩负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神圣使命,以解决信访问题为核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创新机制、攻艰克难,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新闻提示】中央改革进京非正常上访管理体制后,全省各级信访部门从注重单一稳控中走了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梳理、交办和督办上,努力通过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减少进京访的发生。这是信访工作理念的转变和信访主业的回归。

【新闻镜头】2011年5月24日,一位带着十几岁男孩的中年妇女,带着“信访服务人民、救助温暧民心”的锦旗,来到通化市东昌区信访局,向信访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叫丁香云,原是通化市东昌区宏伟针织厂工人, 2001年6月被单位借派到本区团结街道办事处集体企业服装线袋厂。工作后不久,便在机械操作中致残,经劳动部门鉴定为五级伤残。在处理其工伤赔偿问题过程中,相关单位没能与丁香云达成赔偿协议,于是她将工厂与团结街道办事处起诉到法院。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服装线袋厂赔偿给丁香云16万多元,但她不服判决,要求增加后期医疗费、装假肢费和生活困难补助费。而在此期间,该服装线袋厂因种种原因倒闭,已无力赔偿。从此,她开始走上了信访道路。

丁香云爱人身体多病,儿子年幼,一家人仅靠低保费维持生活,加上连续几年诉讼、上访的花销,两口子负债累累。2011年,东昌区信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丁香云是有理访,应该给予解决。鉴于责任主体已不存在,按照信访专项资金有关规定,为她申请了信访专项救助。当25万元信访专项救助资金发放到她的手中时,夫妻俩热泪盈眶。

针对像丁香云这样属于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案件,信访救助资金充分发挥了助推“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党和政府心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信访工作理念。

【新闻观察】切实维护群众合理诉求并非是个案的闪光。“十二五”期间,全省信访工作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信访渠道进一步方便快捷,群众表达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2012年开始,各市(州)信访部门积极开展了网上信访工作。2015年6月,全省新的信访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并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联网。群众信访只要在网上搜索“吉林省信访局”网站,按照提示实名注册、登录后,就可以进入信访信息系统,提出投诉请求和意见建议。信访人同时在网上还可以实时了解信访事项办理进度,在规定时限内看到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并进行满意度评价,也能知道下步要走的处理程序。

网上信访不仅方便群众快捷反映问题,避免走访、尤其是越级上访带来的奔波之苦,有效减少信访成本,同时还能通过网上监督和网上评价,倒逼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2015年,省信访局受理网上投诉8165件,同比增长8.5%,群众走访数量同比呈现下降态势。这一升一降,说明群众投诉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网上信访开始被群众所知晓、所认可。

由“领导抓”到 “抓制度”,各地实行了抓领导责任制、首办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和抓责任追究,指标量化、责任硬化、制度细化,“责任信访”机制有效解决了因责任不落实导致问题悬空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等违规违法现象。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国家信访局的要求,全省各级信访部门把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作为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法治思维,积极探索依法开展信访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努力运用法治方式定纷止争。在预防环节上,各级党委、政府把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作为预防信访问题的重要方面,积极落实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在处理环节上,严格把握法律政策底线,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为确保信访事项复查复核质量,2015年,省信访局建立了专家评审工作机制,以有关专家、法律工作者、职能部门的“政策通”为主体,建立了专家人才储备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公开评议,以此作为复查复核意见的重要依据,努力把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从转变观念到转变工作方式,全省信访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赢得了群众的满意。

记者 张慧勇 通讯员 王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