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念而坚守 多地老人义务守护英烈数十载
又到一年清明时。感恩怀德,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对于家庭来说,先人不能忘;对于民族来说,逝去的英雄,定当永远铭记。
核心提示:又到一年清明时。感恩怀德,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对于家庭来说,先人不能忘;对于民族来说,逝去的英雄,定当永远铭记。
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慰英魂。英烈们曾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中间有些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是后人没有忘却,他们的英雄事迹也不会被历史的尘埃湮没。近日, 多地老人数十年如一日保护烈士陵园、为烈士守墓的感人事迹再次在媒体上集中涌现。为了信念,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虽年事已高,但义无反顾为英烈守灵扫墓;为了理想,他们有意将守灵的接力棒世代相传。
4月1日,长沙县春华镇金鼎山村,年近七旬的刘金国老人正在清除无名抗日烈士墓前的杂草,为即将到来的清明节祭扫做准备。
湖南长沙:老人义务打理无名抗日将士墓地数十年
1965年在田间劳作的刘老发现了两块刻有“阵亡将士”字样的墓碑,由于当时是敏感时期,他将墓碑埋在了远处,默默保存起来,家人都不知道。后来这块山林地分给了刘家,2009年,老人出资将墓碑安置在原处。此后他又在山间寻到了另外几块墓碑,准备在清明节前恢复起来。 >>>
张悍华为烈士守灵20年
江苏沛县:八旬退休教师张悍华为烈士守灵20年今年87岁的张悍华,是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高彭村的一位退休教师。从1995年开始,他承担起陵园的守护工作,就像平时上班一样,他每天早上八点钟就会准时出现在烈士陵园里,风雨无阻地守护着沛县革命烈士陵园长达20年。
“平时我坐在烈士的墓前和他们聊天,烈士虽然找不到家,有我的陪伴他们也不会孤单,我一定会为烈士们好好服务!”张悍华说。年事已高的老人也担心过,若有一天自己走不动了谁来维护烈士陵园。现在经过老人的劝说,二儿子已经同意接班。
>>>
北京延庆:大庄科乡村民默默坚守无名烈士墓50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延庆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的宋金海都忘不了一件事——到村西头的山洼里给四位无名烈士扫墓。今年68岁的宋金海,已默默坚守了50年。
“18岁那年,我娘跟我说,村西有四座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让我想着去给添几锹土,不然时间久了坟没了,大伙儿也就把他们忘了。”就是这一句简单提醒,变成了宋金海一生的坚守。老宋大半辈子给无名烈士扫墓这件事,村里人也是近两年才知道,大伙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在春节、清明、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等节令给无名烈士扫墓、添土,表达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去年6月,大庄科乡和延庆县民政局还出资重新修整了无名烈士墓,9月30日公祭日当天为烈士们立了墓碑。 >>>
4月1日,梅发胜在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擦拭无名烈士墓碑。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安徽定远:4位老人70年爱心接力 守护700多位无名烈士墓
从1945年开始,家住定远县仓镇观寺村烈士墓群附近的杨文秀老人开始义务守护墓地近半个世纪。此后,刘玉营、梅发胜两位老人先后接力承担起义务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如今,梅发胜老人也已72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原因,曾经担任观寺村书记的朱世文开始和梅发胜一起义务守墓。据梅发胜介绍,1944年至1945年期间,7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抗日战役中牺牲后被安葬在此,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坟墓前记录着烈士姓名和籍贯的木牌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几代人对烈士事迹的记忆与缅怀从未湮灭。如今,为了更好地守护烈士墓园,梅发胜和朱世文把家安在了陵园里,清洗墓碑、清理杂草成为他们每天的任务。作为革命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前后,一些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便会组织学生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和扫墓,守墓老会为他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梅发胜老人说,守护烈士墓园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和“接班人”朱世文一起继续守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