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供给侧改革集聚持续增长动能

12.03.2016  13:52

  在3月6日人大福建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说,不少中国游客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其实,泉州企业生产制造的马桶盖,并不比日本的差。一位省委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为马桶盖“打广告”,这是对“中国制造”充满自信与乐观的体现。

  这番话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中国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者购买力也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而越来越强,为何顶着“世界工厂”光环的“中国制造”,却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马桶盖、奶粉、化妆品等日常商品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走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采取的也更多的是需求侧的刺激政策。这样的政策取向,确实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经济持续发展一次次注入了动力。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需求侧管理的政策取向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新趋势。

  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进一步显现。例如,产能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却未必买账,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实体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进而带来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也与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矛盾有一定的关联,但最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

  而在“三期叠加”阶段,如果继续采取刺激需求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不但边际效应递减,从长期来看,也会让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积重难返。因此,要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企业是重要的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找到创新的方式,去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通过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加速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从而实现供给结构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

  当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充分发挥好政府这只手的作用,要从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入手,以政府自我革命的精神,通过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的创业和创新潜能。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