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央广网】供销合作总社打造全国性电商平台 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许多80后、90后甚至00后来说,“供销社”似乎是一个属于上个时代的名词。而事实上,伴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供销社的三尺柜台正悄然变为标准化的现代门店和看不见的物流网络,其触角甚至延伸到了金融领域。
根据国务院刚刚发布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案,供销合作总社将逐步推进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供销社系统的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预计在今年三季度上线。
中午12点,在江苏江阴夏港镇葫桥村的“网上双代”小店,工作人员顾维刚正在给一位村民打电话:
顾维刚: 吴大爷,帮你买的豆浆机到了,过来取吧!还有你的电费也帮你交好了,来拿一下单子。
几分钟后,50多岁的吴大爷骑着自行车赶来,当场检查自己第一次网购的成果:
吴大爷: 这比商场卖的还便宜,真是方便多了。有了这个网点,不用跑到镇里,在家门口就能缴电费了。
当互联网时代来临,逐渐缩小的城乡差距和不断完善的物流网络让许多人担心,散落于基层的供销社零售网点会否就此消亡?这家“网上双代”小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从2012年起,江阴市供销社在全市试点代购和代销的“双代”服务模式,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建成的密集网络,成为供销社最大的竞争力。但供销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坦言,面对电商,供销社固然有自己的长板,教训也不是没有。
邹天敬:这些年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像阿里巴巴的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等,这些知名的电商企业纷纷下乡进入农村市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这个挑战不仅仅在农村,在城市也能够看到。海龙电子城可能各位记者都熟悉,也都去过,原来十分红火,但是这几年来就变得冷清了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电商的冲击。大家可能熟悉海龙电子城,但是不知道这个电子城是北京市供销社的,所以说这个挑战是存在的。
在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蓝图中,把传统的三尺柜台变为散布的便利店仅仅是一小步。邹天敬表示,将以“网上供销社”来推进与电商的竞争和合作。
邹天敬: 由总社打造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各省级社统筹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最后对接到全国的平台上,形成规模的优势。目前总社的中国供销集团也已经启动了这个平台的建设工作,争取在三季度能够上线运行。着力抓好供销社电商组建平台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各级供销社与这些知名的电商企业开展合作。我们供销社长期从事为农服务工作,熟悉农村,了解农民,我们在城乡100万网点,这些线下的实体网点资源,应该说是这些电商企业他们不具备的优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供销社系统经营领域覆盖8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行政村,不仅对于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农村合作金融,这也是许多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优势。新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案明确,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开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增强为农服务能力。谈及为什么给供销社放开进入金融业的口子,除了风险防范机制和人才储备,供销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仍然将最重要的原因归于其网络优势。
李春生: 供销社搞这项工作的优势,首先是健全的网络体系,大家知道我们的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更不用说,农业银行在乡这个点非常少,关键是运行成本太高,就农信合作社的改造,也不是很普遍,在一个大区有一个点,主要是运行成本,商业银行运行成本太高。供销社有天时地利的条件,网络体系非常健全,就可以利用这个网络体系。一些商业银行,就在利用我们的网络体系进行支付和存储。
未来,供销社合作金融的试点范围将在此前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李春生: 我们内部的资金互助、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已经辐射到15个省份,341家大大小小的信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我们合作社还参与了各省的村镇银行的建设有20家,已经参与进去。我们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大概有将近40家,运行得总体还是不错的。
(责任编辑:高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