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这些事儿,忽视不得
记者 韩雪洁 马贺 吴茗 陈婷婷
长春市居民供热费真的要降了!随着10月30日的长春市供热价格调整听证会落幕,最近民众议论纷纷的采暖费下降一事有了初步结果,虽然具体降价幅度最终未敲定,但降价已成定局,因煤价下调引发的热费下调呼声终于得到切实回应。热费调整,有人欢喜有人忧。因为供暖,不仅仅关系到居民的消费支出,供暖质量、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
热费降价:空间有多大?
在确定降价后,人们对热费降价的空间有多大产生了疑问。记者在听证会后接连两日进行了走访,不少市民都表示希望可以了解一下关于热价成本计算和降价空间的问题。
就此问题,长春市发改委价格调控监督处处长邵树权介绍,供热价格需要综合考虑。长春市严重缺煤,近80%的煤炭要从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区购进,所以,长春市供热成本比邻省市稍高。尽管这样,煤价连续几年下降,加之近几年暖房子工程减少燃煤的消耗量,二者叠加,热价调整存在必然性。据长春市有关部门调查,热电联产供热成本远低于燃煤锅炉供热成本,从成本监审结果看,2014年,热电联产供热成本21.55元/平方米,燃煤锅炉供热成本28.21元/平方米,二者相差6.66元/平方米。在综合考虑煤炭价格下降和其他成本变化,统筹兼顾减轻群众负担和保证供热安全的原则、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供热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再加上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将今年起新增加的环保成本每平方米3元加入供热成本中,长春市发改委此次研究提出了降价2元/平方米的方案,这样安排价格,百姓减轻了负担,供热企业仍有盈利,平均单位利润1.12元/平方米。
对于长春市发改委公布的调价方案,各位代表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消费者代表、省政协文教委副主任冯堤也认为,降2元是不够的。供热企业有很多成本项目,很多项目都是小项,但是唯一的大项目就是煤炭价格,其是主导价格,最大的降价空间项,应该集中在这里。他根据供热成本监审报告中的数据提出,还应有0.64元/㎡的再下降空间。
经营者方面,代表们都表示供暖成本中,除了煤价外,还包括管网改造、运输费、水费、电费、人工、材料、环保费等等,这些都应该一起进行成本核算。
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瑞列出了一组数字:较2008年,铁路运输费用涨了61.57%,公路煤炭价格运输费用涨了53.84%,水费涨了43%、电费涨4.9%、社会平均工资涨108%。
纯锅炉供热企业的代表凌全久也算了一笔账:“每年3-5天弹性供热,企业要拿出300万元左右,此外还承担了相当数量的低保用户热费,企业每年承担200万元左右。这都是成本。”
对于消费者代表普遍提出的暖房子工程带给热企的经济效益是否也应该加入成本核算里,同鑫热力集团总经理吴敬涛表示,应该综合考虑暖房子工程给供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兼顾在暖房子工程实施过程中,供热企业为暖房子工程所作的贡献。他们公司两年内接收了100多处小锅炉房和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新接手小区的管网改造由热企自行承担,参建费无从收取。由于这方面投入大,所以不仅要考虑暖房子工程带给热企的效益,还要考虑热企接收弃管老旧小区所带来的成本投入。
供暖质量:是否会滑坡?
对于下调热费幅度,供需双方各有疑虑,有待政府部门综合考量,最终确定数额。但相对于价格,还有一点是居民们最为关切的,那就是供热质量。许多市民担心,一旦热价下调,供热质量能不能得到保障,如果遭遇冷冻,这个冬天会不会很难熬?
长春市民蔡永鑫说:“我家的小区都是老居民楼,虽然前年做了暖房子,但暖气烧得好不好还是很重要。以往冬天的暖气就是一天给两遍,一早一晚的,屋里温度就刚刚达标,但早晚在家还得穿毛外套。要是采暖费降下来了,给气儿的时间变少了,那我们不是遭罪了?有关部门能不能做好监督管理?”
很多市民和蔡先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降价,供热质量会不会下降?
与会的消费者代表也着重提出了价格下调后供热质量的问题。
“采暖费降了,供热质量不能降。”消费者代表杨忠在发言中反复强调。“我同意降价,但保留对降价幅度的意见。”代表李燚呼吁,降价,不能降低供热质量,这是市民最关心的。她建议,由政府搭建第三方测温平台,保障及时测温退费。代表周梦辉在发言中提到,消费者买的是热,就应等价交换,供热质量不好,就等于变相涨价。消费者代表薛可兴提出,其实用户并不在意是降3元还是降2元的事儿,用户真正要求的是供热质量。这些年来,有些供热企业供热质量达不到标准。他建议建立热力公司监督评价平台,用户对热力公司供热不达标或出现服务态度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反映,这样,政府就可以详细地掌握百姓与供热企业之间的矛盾,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同时也可以让供热企业看到自己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进。
长春市政协委员吴恺夫认为,冬季供暖事关百姓民生,价格的下降不能成为一种托词,价格降了不代表服务质量也降,相反应该让老百姓看到供暖每年都有切切实实的进步。比如说按规定每年10月25日正式开栓供热,但有些居民家遇到管线有问题、暖气不热等现象,这就需要维修,就影响了供暖的服务;又例如很多市民都反映,3月份之后天气一变暖,家里的暖气就不热了。居民交了全款,结果却没享受到全部的热服务,而这种“折扣”,消费者很难得到经济补偿。对做得不好的企业除了经济处罚外,还可以用舆论或社会力量去监督,对做得好的企业也有相应的表扬和奖励。
对此,听证会上的6位经营者代表一致表态:“降价,供热质量不降”;“供热质量,代表着热企的良心。”“企业一直是服务民生的,不论热费是否下调,都不会影响供热质量,会让用户满意的。”经营者代表凌全久说:“我们供热质量不会降,这是我们的信誉,广大市民可以监督。”
孙立君是长春市公用局副巡视员,公用局是供热行业的主管部门,她说,近两年长春市供热形势逐年好转,投诉率逐年降低,年年实行弹性供热,热企付出很多精力和成本。本次供热成本是按去年的实际室外温度测算的,但天气无法预测,如果出现寒冷、极端天气,企业供热成本将大幅上升。建议政府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同时建立应急资金,保障供热质量和稳定。
环保硬指标:如何来约束?
供热是为了服务民生,而同时,由于供热燃煤锅炉会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加强环境保护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焦点。近几年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加,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马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戴口罩的行列。所以长春市政府提出,今年要对燃煤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硬指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也是今年供热企业要迈过的一道坎儿。
记者从长春市发改委了解到,为了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此次供暖价格调整也对环保成本进行了预算。按照国家规定,长春市在今年10月1日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新的标准(GB3271-2014),在用锅炉排放限值,颗粒物(尘)由原来的200mg/立方米调整到80mg/立方米,二氧化硫由原来的900mg/立方米调整到400mg/立方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后,供热企业必须达标排放,为达到要求,迫使供热企业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在采购煤炭时含硫量要低、灰分要少;二是必须使用脱硫、除尘系统,该系统由设备购置、土建安装、运行费用组成,其中运行费用由原材料(脱硫剂、石灰石等)、消耗的水、电、设备折旧、设备维护、人工费用等构成。由于长春各供热企业锅炉型号不同、新旧不同,购进的燃煤含硫、灰分不同、以及锅炉效率(实际负荷和实际供热面积)不同,体现在每一个供热企业运行成本都不同,经有关部门多次调研测算,初步测算每平方米增加成本3元以上。
针对环保问题,记者也采访了部分热企。目前长春市内的大中型热力企业都在环保方面进行了投入,诸如购进循环硫化床锅炉、脱硫设备、脱硝设备、在线监控设施等等。这方面工作主要由长春市环保局直接监管,以保证热力企业在供暖期的环保能达标。
对于供暖成本的核算需要加入环保投入预算,听证会的代表和市民都表示赞同,但听证会上,部分消费者代表对环保成本的多少存在质疑。代表王慧慧认为,听证方案中提出企业环保成本为3元/平方米,但在整个方案中,对于这个数据来源,没有有效的透明度支撑。冯堤认为,结论报告中提到的环保成本3元过高,他在咨询过相关方面专家后,认为环保成本还可以再降一些,达到1元左右。
消费者宋成民认为,政府应该对热企的环保投入给予支持,也应该对这方面的成本公开,希望政府能公布科学合理的环保成本核算公式,以后就按公式进行价格调整。
长春市人大代表徐本瀚也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热力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对环保的监管。在听证会前的调研过程中,他看到很多热企都已更新了环保设备,这些设备都不是一次性投入使用,每年还需要维修更新。那么,这些设备热企是不是已经使用、有没有更新软硬件、投入使用后有没有成效,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否则,环保的“硬指标”就会变成“软指标”,就达不到环保的效果。
供热,事关民生大事,要平衡各方利益,还要综合考虑长远发展,为供热企业留有发展空间,为环境保护留下余地,才是真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