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人民立场?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刘东超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立场是人类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所站的价值原点。由于所属社会阶层和所持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人员、不同政党往往有不同的立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选取和坚守自己的立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关系到它的政治命运和存在价值。自建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何为人民立场呢?在基本的政治层面上,这一立场的展开至少包括四个基本的内容:第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里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从整体上立论的,这与人民群众中每个成员的利益从总体上和长远上来看是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在每个时空点上、在每个问题上二者完全一致。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着私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根本利益和一般利益、少部分人利益和多部分人利益的矛盾是正常的。当需要处理和解决这一矛盾时,就要分清什么属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或处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层面上,根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做出政治判断和利益选择。这当然不意味着要忽略或放弃私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等次要层面上的利益,而是根据宪法和法律,本着公正与和谐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处理好多种利益关系,对于处在次要层面的利益也要适当关注和照顾。这需要执政党具备高超的政治艺术才能处理好。这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仅不矛盾,恰恰是这一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近现代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以政党的形式组织自己的领导力量。反过来,政党则承担着领导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目的的任务。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不可能自发地实现。作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辛苦的探索才能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展社会事业、精准扶贫、调节收入分配等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增加获得感,提高幸福指数。
第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说,人民是这个国家的权利主体,这个主体地位必须通过制度来予以保障。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就是说,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实现,这些制度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不断提升和优化。
第四,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他强调,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人民群众的依靠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规定,更是长期革命和建设得到证明的有效经验。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是淮海战役。在战役期间,我方参战正规军加民兵达百万人以上。这就需要强大的后勤补给系统。这些后勤物资是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的543万民工用小车推送的。所以,后来陈毅有句总结性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取得的。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人民立场”确实受到某种程度的消解。一方面是某些错误思潮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人民”的概念,否认“人民立场”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某些贪腐现象和贪腐者在暴露之前也千方百计用“人民”的幌子来遮掩。因此,重申人民立场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对于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具有甚强的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