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企业或将面临环境信息强制披露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要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示,重点排污单位和企业应依法依规公开其环境信息。
近期,在安永与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共同举办的“新时代的企业报告”研讨会上,安永指出了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面临合规压力。越来越多的政策表明,信息披露需要更加全面,强制信息披露将只是时间问题。
现阶段,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以实现全国的节能减排目标。目前,中国7个碳交易试点共纳入企事业和建筑物主体超过2000家。
参与碳交易市场的企业需要对自身碳排放进行盘查,并进行信息披露。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不同范畴的排放总量及细分、排放源类型及计算方法、量化数据第三方认证等。
中国7个碳交易试点二级市场规模高达42.09百万吨碳配额,CCERs(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交易额达11百万吨二氧化碳。截至8月31日,总交易额超过124亿元人民币。企业可以通过碳资产管理、开发碳金融产品,获得相关机遇,国内已有企业通过碳交易获益。比如首钢集团进行碳配额交易,两年期间就创造了1948万元收入。中国铝业通过碳交易获得1亿多元的收入。
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将在2017年推出,届时会有更大范围的企事业单位被纳入碳交易范围,将涵盖近1万家企业,覆盖31个省,6个工业领域和15个子行业,并将涉及每年40亿吨的碳排放,覆盖全国近50%的碳排放量。到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且到2020年之后规模将更大,更多的企业将被纳入进来。
在这种大趋势下,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盘查和统计相关数据,为未来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
安永表示,除了企业自身的需求,投资者及股东对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重视程度也在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信息评估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但是,企业目前的披露内容对投资者而言,还远远不够。投资者需要更全面的企业非财务信息。
因此,企业对关键量信息相关工具的需求也会日渐增大。IIRC等机构持续推动综合报告,通过披露关键量化信息便于投资者及其他相关方理解报告内容,但是目前相关工具过于简单,将限制和削弱企业对关键信息的量化和披露。
“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仍然相对较低,‘环境风险’很难转换为‘财务风险’,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影响较小;而且,大多数投资者更注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十分关心环境保护工作,对公司的监督力度不够,这也为上市公司‘报喜不报忧’滋生了土壤。”业内人士称。
安永认为,政府、交易所等机构的监督力度未来势必将进一步加强,这一现象也将得以改善。目前,全球多个地区的政府及交易所已经发布了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且强制性要求日趋增多,达到50%以上,将对企业形成更大的合规压力。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上市的不同阶段,所面对的监管要求也将更加全面。
目前已有香港证券交易所(港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披露非财务信息,而就安永通过与相关监管部门沟通所了解的信息,准备上市的企业在未来将面临着远多于现在环境审查的非财务信息要求。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沟通、污染信息透明公开度等几项内容。新环保法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摆在了重要位置,尤其是钢铁、火电、水泥、有色金属、化工以及冶炼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存在一定比例的环境违规,这类上市公司更应该将环境信息及时有效地公之于众,接受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很多企业上市后,关注更多的是企业自身和大股东的利益,对社会责任尤其是环保责任关注不够。据了解,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在国际上属于通行做法,而在我国由于缺乏强制性,截至2015年7月,只有20%左右的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披露,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港交所指引的出台,也把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提升到了合规要求的高度,即“不遵守就解释”。企业应确定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提升非财务信息披露可靠性,符合指引对环境绩效具体数据披露的要求,保持数据的准确,从而将非财务信息的管理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对很多企业而言将面临较大挑战。
安永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唐嘉欣强调,此次港交所修订建议中指出董事会对ESG(环境、社会、治理)战略和报告承担全部责任,这就意味着董事会需要对报告的内容,包括背后制定的政策负责任。他认为,对于公司来讲,管理这个报告,不仅仅是管理内容,更多是内容背后的管理手段。
安永指出,未来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不管是港交所ESG(环境、社会、治理)报告还是综合报告,全面信息披露将是一种趋势。
不过现阶段,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只有极少数公司公开披露关于废水或废气排放不达标的负面信息。同时,企业披露具体的绩效数据等严重不足,更缺乏同行业及国内外标准的比较。而40%左右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部分只是简单陈述,一笔带过,并没有足够的相关数据支撑,而且描述概念化、介绍表面化、泛泛而谈,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方对信息实质性的期望和诉求。
不过未来,安永认为,企业在各个单项议题更加深入、具体的信息披露将是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未来将面临针对行业特点的信息披露要求。
例如矿产企业的环境报告需求、建筑企业的碳报告,零售企业的社区关系报告;不同企业面临着多样化的非财务风险,投资者也需要根据企业针对性的信息,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除了内容更加全面,非财务信息报告尤其是环境报告总数将进一步增加。随着合规要求更加严格,预计到2017年,港交所将进入强制披露时期,使得报告总数以及上市公司占比都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应对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企业非财务绩效管理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安永认为,信息披露展示的是企业管理的结果,是内部管控有效化的外部展示。在未来,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决策,以及外部的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都将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影响着企业内外部的决策与判断。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识别企业各种非财务机遇与风险,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联系,同时建立保障战略落地的管理体系,实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非财务绩效管控能力,保证非财务绩效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以防止决策产生偏差。
来源:中国环境网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