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打破壁垒创新机制 交叉任职——延边州打造军警地共建党建新模式

13.08.2015  13:21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样几幅画面:走进龙井市三合镇的镇区,主干道入口处岿然矗立着一块儿石碑,“军警地共建路”的字样豁然醒目;

  沿着边境公路从三合镇驶向白金乡,每个村部前,红旗迎风飘扬,给这满眼苍翠的边境线添了一抹亮丽的鲜红;

  每个深夜,在每个村部,你都会看到身着警服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值班坚守,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这是龙井市加强和扶持边境一线党建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延边州扎实推进边境一线党建工作的一个鲜活样板。

  今年开始,龙井市创新工作体制,组建边境乡镇“大党委”,集约资源力量,打破部门壁垒,由包保边境乡镇的市委常委任“大党委”第一书记,市直包保部门、驻地军警部队、林业系统、海关等为“大党委”成员单位,建立共同发展、合力固边工作机制。同时,实行军(警)地干部交叉任职,每个边境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和边境林场党支部至少要有一名军(警)干部任职,共同参与研究边境地区发展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

  “现在特别有安全感,每家每户都有110报警手机,有啥急事儿、难事儿,一打电话,他们就来了。”8月7日上午,年过六旬的三合镇老年协会会长王东月正在参加门球比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军警地共建党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这也是近年来延边州破解边境基层党组织薄弱、经济发展和稳边固防“人手不够”难题的关键。

  最初,延边州实施军警地“同心筑堡垒工程”,依托边境部队、公安边防派出所与乡(镇)、村屯临近的资源优势,选派军警党员干部到驻地党组织任职。2012年,又把活动范围拓展到机关、林业、企业,按照“两个支部一堂课、两个班子一起建、两条战线一盘棋”的思路,构建了“局企军(警)林村”五位一体边境大党建格局。如今,“党的生活同过,队伍建设同管,边境安全同守,兴边项目同建,军地互融同学,民族情谊同心,美丽乡村同创”已然成为该活动的主要内涵。

  军警地共建党建新模式,最终的目的是社会安定、普惠民生。在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军警官兵“村干部”素质高、思路活、资源广的优势,推行“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商会+支部”等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14年底,全州“项目支书”比例达到89.2%,培育党员创业大户、创业示范户304户,党员和党组织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124个,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548个,占总数的52%。共同组建军警地护卫队86个,联防巡逻队302个,在边境村安装路灯5000余盏、监控摄像头2000余个,逐户安装了报警装置,从“物防”、“技防”、“人防”三个方面确保了边疆安全稳定。

  在边境口岸,联合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成立了“国门联检党委”,打造推广“国门党建一体化”模式;实施返乡创业“回引工程”;实施“边陲党旗红”工程,以和龙市为试点,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政策,加强边境基层组织建设……延边州的边境一线党建工作正不断在深化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