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现代农业之路
摘要:本文首先从组织与生产的角度分析了以色列的现代农业模式,其次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以色列现代农业事先的路径。并从技术研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产业链管理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与模式对中国当下现代农业的转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转型;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
以色列在希伯来语中意为“与神角力者”,1948年5月14日建国,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3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2012年人口达到798万人,现在的地中海主要位于伽南地区,历史上这是一个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曾一度创造了辉煌一时的农耕文明,但随着树木的减少,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现在的以色列地区被大面积的沙漠所覆盖,在这国土面积仅为1.49万km2的地方,农耕条件恶劣,然而就在这个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以色列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粮食自给率达到95%,农业生产总值是建国初期的17倍,农业务工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从5%多下降至3%多,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157人。以色列的土地除历史原因归私人所有外,剩下九成多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左右,农产品出口占全国总出口额的5.6%。而且还每年大量出口高档农产品。
一、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内涵
以色列建立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禀赋十分短缺,无论是土壤还是水资源都需要进行大力度的改善才能进行,围绕这一主题以色列进行了长达近70年的投入和改良,结合以色列的本国特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土壤改良沙漠里种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首先从南非引进了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如Marura,这种作物涵养水分,适应在沙地里生存,并且结的果子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非常高,既带来了生态价值又带来了经济价值。沙化的初级治理,主要由以沙漠农业研究专长的古安里大学负责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采取了在地下铺设防渗薄膜的技术手段,防渗薄膜主要用可降解的塑料构成,这种薄膜在防渗性能好同时不污染土壤。
2.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属于水资源高耗费的产业,当地水资源稀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色列在全国设立由抽水站、蓄水坝、水库、运河和输水管道构成的水资源利用系统,该系统使整个以色列境内的所有资源进行动态全涵盖式科学养护与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投入,以色列的耕地由16万hm2增加到14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也由原来的3万hm2增加至25万hm2。为提高水资源的有效使用,以色列在全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采用喷灌和滴灌。目前以色列的灌溉设备不仅提高了国内的水资源使用效率还向国际市场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3.与信息化结合的智能农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计算机控制运用到农业灌溉,利用计算机精确配比水肥比例,这一创举直接导致大部分蔬菜增收3~7倍。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水资源,以色列还进行了污水循环使用、海水淡化处理以及人工增雨等系统工程。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地势平缓,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农机专家将农机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农业耕种的重型机械,不仅可以耕种而且还可以实现在自动控制基础上将耕作与施肥融为一体,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研发出地方地形特色化农耕机械,一些像采棉、摘果这样劳动密集型工种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在温室大棚方面,以色列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实现了在节水基础上的精确化管理和电子化智能控制,这些设备的研发在国际市场上也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4.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色列的农业领域科研完全以生产为导向,在宏观规划明晰科学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主要来自生产过程种面临的实际困难,科研人员的使命也是以解决本土化特色化实际问题为导向。为达到这一效果,“政府+科研机构+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合作经济组织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经费,科研成果一经试验成功付诸实施,政府便在全国通过推广体系在全国实施。以色列的农作物专家还因地制宜培育出适合咸水生长的小麦、西瓜和番茄等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以色列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90%以上,居世界前列。以色列对农业的科研投入主要分为3类:一是对宏观农业经济发展的研发。二是对农业科技信息与技术的推广投入。三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其中研究人员与推广人员均由国家承担其工资、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费用。国家每年用于农业研发的投资超过农业总产值的2.5%。
5.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各个城镇建立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和批发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紧邻市场,通过缩减流通环节,一方面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一方面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同时也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二、以色列农业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参与主体
1.集体农庄(俗称基布兹)集体农庄在以色列大约有270家,总共接近17万人。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形态,并拥有共产主义的成分。在集体内部采用集体经济与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社员的基本生活所需由集体统一提供,对外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经营。该组织是以色列前期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当时有力地解决了自然条件恶劣的挑战,但随着农耕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模式已经大大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开始诞生,如公共交通合作社、存贷合作社、专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等。随着家庭经济的活跃基于家庭以及家庭农场的合作社开始盛行,这也就是后期产生的莫沙夫合作组织。
2.基于家庭农场基础上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俗称莫沙夫),一般会包含100家左右的家庭农场单元这类经济体在以色列大约有400家,总计人口约13万。该合作组织一般只负责统一采购农资和农产品统一销售,该合作组织在全国由统一的合作组织负责宏观管理。综合合作组织莫沙夫为社员统一提供仓储、物流、粗加工以及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和存贷等金融业务服务,并基于社区通过该合作组织为社员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宗教等各项自理性质的社会服务。莫沙夫通过集体采购农资的形式为每家社员提供低价高质的农资服务,在该组织内部,家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小的经济单元(或者细胞),家庭具有独立的经营与决策权利。在以色列合作组织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基于以上两种合作经济组织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如果前两者是基于社区的横向综合合作组织,那么专业合作组织则是一个基于同质产业的纵向合作组织,如农产品市场合作社、农业采购合作社等。历史上专业合作社基于同业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同业在发展之初面临的外部需求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合作社后期几乎全部转为实际的企业,因此专业合作社受其功能的局限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在合作社社员管理方面,秉承了退社自由的原则,社员可以随时退社,但是在入社自愿方面合作组织设立了基本的门槛,即需要2年左右的考察期,考察期结束后,需要经过全体社员投票,而莫沙夫相对要简单一些,社员需要
缴纳一定的社员股金方能入社。对于某些不合格的社员,通过全体社员投票,只要有2/3的社员投票坚持开除该社员,该社员即可被开除。按照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的最高权力部门是社员大会,按照年度投票选出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社员之间按照每人一票的原则平等地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管理机构包括执行委员会和理事会,理事会一般由15~21个委员组成,委员可以连任。莫沙夫则设立两个专职岗位,一个负责与市场销售、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对接,一个专职负责合作社内部的日常事务,类似于常务秘书。合作社内部的经营业务则交由合作社的社员自主管理。莫沙夫的理念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它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主要通过个体农户的联合形成较大的经济主体来与组织外部的市场主体进行交易进而获取利润。对于合作社向内部社员提供的一些生产服务,社员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以维持合作社长久的发展。为保障合作社经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色列政府与合作社的经营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政府不干预合作社的业务经营,本着“民建、民管、民享”原则扮演保姆角色,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便捷的政府服务、技术研发、法律保障等方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来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政府与合作社的角色定位准确,使得合作经济运行的效率达到最高。
3.私有农场该经济体不参与任何的合作经济组织,像企业一样完全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典型的私有制经济,该类经济体在整个农业产出中的贡献约占四成。
4.高效的上下互动性政府管理部门针对合作经济组织,以色列农业部专门成立相应的服务部门进行直接服务,在这些部门下面还设立各种各样的地方性协会组织,协会组织多是通过设立董事会进行决策,董事会主要由政府部门的主管人员(主要提供服务)、销售商、消费者以及农民代表4方构成,其中农民代表占一半以上,决策采取投票表决制。在以色列有九成以上的农民参加了该协会。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均通过该组织委托科研部门以及技术推广组织进行解决。同时董事会还负责通过对农产品的市场调研与分析确定农民的生产计划,农民则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及时确定销售订单解决销路问题。
三、现代农业实现的路径分析
第一,以色列农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在沙漠里面搞农业养活近800万的人口对科技创新与运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防渗手段以及灌溉技术的运用既改良了土壤,又节约了水资源。
第二,品种的选择与改良,不同的农业品种其市场价值不同,以色列在种植和养殖方面既遵循了品种对环境改良的正效应,又实现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并运用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循环农业的耕作模式。
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巨大。无论设施农业还是农业的耕作机械化,都投资巨大,以色列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水平很较高,大大节约了人力,让农业成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
第四,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无论是紧密型的合作组织基布兹,还是相对松散型的合作组织莫沙夫,在以色列农业领域居于主导地位,而私有性质的经济单元不仅占比较小,且多是规模较大的农场式管理模式。合作经济组织对内组织联合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对外将科技投入、设施投入以及市场建设等不仅完成与外部的对接工作,还有效地降低了单个小农的成本负担。第五,销售市场建设。市场为王,市场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因销售链过长而导致不仅消费偏价格而且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以色列农产品的销售环节相对大大减少,甚至将市场直接设置在乡镇,这样农户的农产品在空间上实现了距离租金,同时利用现代网络销售手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
第六,科技研发与合作经济组织紧密结合。值得借鉴的是,以色列的农业科技研发成本大多由合作经济组织承担。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合作经济组织在实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合作经济组织课题经费的支持下科研得以顺利进行,之后的科研成果也会很快地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得以广泛运用,这种机制彰显了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带来的优势,它极大地化解了单个小农所无法实现的成本问题。并且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也克服了单个小农的市场销售、技术进步、资本规模化投入等局限。
第七,合作经济组织与产业链。合作经济组织相对单个农业企业更具有规模优势。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以色列合作经济组织包含品种的优选、高效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最大化地将市场利润留在合作社,农民可最大限度地分享市场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