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大代表热议高考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课
“这高考‘指挥棒’变了,孩子学什么也都得跟着变。”尽管吉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出台,但关于高考改革的一切内容已经成为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高考新政实行后,基础教育应该怎样面对?高考怎么考才能保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在1月15日的长春市“两会”上,人大代表们畅谈高考改革,探讨基础教育如何转向。
咋变的?不分文理科 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
长春市人大代表朱杰,是长春市十一高中校长,作为高中的校长,他最关注的就是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高考改革。他认为,此轮高考新政最重要的是体现选择性,因为高中的多样化办学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课程。
高考新政“新”在哪?朱杰介绍,高考科目从以前的3+文科综合、3+理科综合变成了3+3组合,文科、理科可以互相搭配,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综合型学生,储备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从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高考科目。学生在6门等级性考试里选择3门,至少有20种学科组合。
同时,新政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察重点。强调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啥影响?高中教育“走课”将成教学常态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教学观念有一个较大转变。那么,作为普通高中该如何面对高考制度改革?朱杰建议,有关部门要引领高中教育完成从过于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础的转变,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回到以往所有学生都学同样课程的老路上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三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学科,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个性成长的需求。
“以后高中就不再分文理了,‘走课’将成为学校教学的常态,这对教师队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朱杰说,这就要求提高教师应对新高考改革的能力,一是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包括生涯规划指导能力;二是分层有序走班后的新型班级管理能力。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在新老高考方案并存时,助力学校做好预判,以顺利度过师资结构性矛盾期。